國家統(tǒng)計局21日發(fā)布了第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備受關注的9月份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chuàng)23個月以來的新高,也印證了此前外界對于央行突然加息的猜測,即控制通貨膨脹壓力,扭轉“負利率”局面。
專家認為,通脹憂慮已成為盤旋在市場上空的陰云,作為普通老百姓,在“負利率”時代更應積極著手規(guī)劃理財計劃,才能有望跑贏通脹,實現(xiàn)財富的持續(xù)增長。
CPI連創(chuàng)新高理財困惑凸顯
“加息還是沒跑贏CPI,我那點儲蓄不能繼續(xù)擱在銀行里睡大覺了,得找個合適的渠道理財,即使不增值多少但至少不再貶值就好。”廣州白領羅慧說。
事實上,現(xiàn)在跟羅慧有同樣困難的人不在少數,專家表示,盡管加息了,但CPI的上漲仍舊意味著居民存款的相對“縮水”,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覺得“錢咋就越來越不經用了”。
廣東商學院理財研究中心主任趙立航認為,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提高到2.50%,但相比9月份CPI同比上漲3.6%的事實,這意味著我國居民實際存款已經連續(xù)8個月為負,負利率格局在一段時期內將繼續(xù)下去。
在廣州銀行府前路營業(yè)大廳,記者看到不少在等待辦理業(yè)務的儲戶,正翻看著銀行提供的各式各樣的理財宣傳冊。該營業(yè)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兩天前來咨詢理財事宜的客戶明顯增多。
減少現(xiàn)金類資產增加非現(xiàn)金類資產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通脹預期加劇的背景下,市民投資意愿趨向謹慎,資產保值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專家建議,要減少負利率帶來的損失,盡量減少現(xiàn)金類資產,增加非現(xiàn)金類資產,可以考慮投資銀行的一些短期理財產品。
趙立航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較低,基本上是保收益的投資方式。目前各大銀行都發(fā)行了3個月、6個月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收益率在2.6%至2.8%之間,保本保利,不妨進行選擇性購買。
“這類產品的特點是操作周期比較靈活,即使銀行加息,可以再轉入定期,方便實用。”趙立航說。
除此之外,被稱為“懶人理財”的基金定投,也是可以嘗試的投資方式。基金定投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于銀行的零存整取。如果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可以考慮指數型基金,這類基金特點是漲幅跟隨指數的變化,往往可以達到較高的收益。
另外,傳統(tǒng)分紅型保險產品由于具有保障、儲蓄、保值等多重功能,在近年也逐漸得到市民的青睞。業(yè)內人士稱,在資本市場收益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分紅險雖然看起來長期平均收益率并不高,但憑借其保底收益、固定年金的魅力,讓人感覺實在,是保守型投資者參與較多的投資品種。
三方面入手規(guī)劃理財
業(yè)內分析人士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居民缺乏合理規(guī)劃理財的意識,因此,一旦遇到市場波動或者家庭經濟變故,其應對能力往往較差。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個人金融業(yè)務部經理陳昌兒說,即使把通貨膨脹等因素擱置到一邊不考慮,教育、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等問題無一不是當今家庭必須面對的,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理財規(guī)劃,一旦這些問題逐個“找上門來”,您很可能將“手足無措”。
專家建議不妨先從三個方面開始入手:
首先,主動出擊,了解理財知識,養(yǎng)成理財習慣。
其次,借助專業(yè)機構,制定多元化的理財計劃。當投資者手中有相對寬裕資金、同時又要面臨未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多方面開支的時候,就可以求助于專業(yè)的理財機構。專業(yè)的理財機構用客觀的評價體系作出“理財診斷”,為客戶作出多元化的財務配置方案。
最后,作出投資決策。商業(yè)機構給出的意見僅供參考,最后的決策還必須由投資者自己做出,在充分了解自身的財務情況以及理財偏好的基礎上,投資者可以作出符合自身情況的投資判斷。專家提示,一旦作出投資決策,就不要瞻前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