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的前一天,新華社全文刊發(fā)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備受網民關注。網友認為,建設世界人才強國,必須優(yōu)化人才的生存環(huán)境,使其不會為了生計而放棄理想,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創(chuàng)建讓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huán)境。
別讓人才為五斗米折腰
搜狐網博主“王盼”指出,中國學術界的脊梁無疑是如今的在校博士和青年學者,但是這些中堅力量常常為了五斗米而折腰,過著不如常人的生活。一個人在精力最旺盛的階段,本應術業(yè)專攻,卻為了生計,不得不放棄理想。 王盼表示,無論是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還是社會主義按生產要素的貢獻率分配的制度,人才都應該享受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利益,這個利益不僅是每月維持生計的基本工資,更重要的是和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可以獲取企業(yè)或社會的剩余收益。這才是人才規(guī)劃的要點,因為對于人才的激勵決不能根據簡單的投入-產出模型進行,因為這是鮮花和土壤的問題。 荊楚網刊載作者“明苑”文章建議,完善相關激勵與福利制度。文章指出,人才外流的外部因素就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各項社會制度的健全。激勵制度可以提高人才留在國內的積極性,福利制度是解決人才后顧之憂、保障人才基本權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二者缺一不可。政府致力于此,人才資源才有可能得到保障。政府要為人才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條件,激勵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讓新的福利制度全面覆蓋社會。
取消“官本位”是一大亮點
取消科研院所、學校、醫(yī)院等事業(yè)單位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成為《綱要》中的一大亮點。 新浪網博主“水靜猶明”表示,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做官就有很深的情結,一代一代人憑借聰明才智,艱苦努力,最終的目的往往不是做學問搞科研,而是當官。如今,國家終于決定取消醫(yī)院學校的行政級別了,這對人才培育和科研創(chuàng)新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無論是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還是人才培養(yǎng)機制模式,行政級別的存在都是一大弊端。正是因為行政級別的存在,學術才能被邊緣化,專業(yè)性開始淡薄,或者學術和專業(yè)性是為了行政級別服務的。”作者“王傳言”在荊楚網撰文稱,在行政級別與學術混雜的環(huán)境中,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人才確實值得懷疑。越是行政級別濃厚的高校,“官本位”的思想越是濃厚。這樣,學術只能被邊緣化,那么,人才的培養(yǎng)也就成為子虛烏有的事情。 王傳言進一步指出,“取消行政級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一勞永逸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因為在取消新高校的行政級別之后,還需要建立新的高校人才發(fā)展機制,這些機制都應該是取消高校行政級別的配套機制。如果沒有對于取消行政級別之后的配套制度建設,取消行政級別便會成為一個口號。
人才不是“選拔”出來的是“淘”出來的
一些網友提出,“人才強國”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讓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huán)境。 作者“明苑”認為,市場化經濟下,人才猶如大浪淘沙,“淘”出來的才是金子,人才選拔工作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還需與市場掛鉤。市場是人才健康成長的大環(huán)境,是為優(yōu)秀人才的脫穎而出開辟的“快車道”,也是評價人才的一根杠桿。 天涯網博主“受難者說”提出,應改“選拔制”為“競爭制”,構建平等競爭的平臺,給所有愿意登臺的“候選人才”以機會。他在博文中舉例寫道:“以十大元帥為例,有哪一位元帥是‘被選拔’出來的?個個都是打出來的。” “受難者說”表示,中國傳統(tǒng)的“科舉制”就是“選拔制”的代表。“選拔制”體現的是長官意志,“選拔制”的后果就是下級只看上級的眼色,“被選拔者”只對“選拔者”感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選拔”為縱貫線的幫派體系。這是一種帶有封建人身依附色彩的“人才機制”,并不適合于現代社會。與“選拔制”相對的是“競爭制”,這才是現代社會應有的人才機制。他表示,實現“競爭制”并不容易,一要有開放寬松的環(huán)境,二要有自由平等的空間,三要有公平公正的規(guī)則,四要破除意識形態(tài)的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