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法國消費者在宜家家居購物。新華社
發(fā) |
處于富裕階層和貧民間的法國中產階層在二戰(zhàn)后三十年迅速發(fā)展壯大,成為法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法國中產階級保持其生活水準的目標受到挑戰(zhàn),不少人甚至感到“身份倒退”,一股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情緒正在法國中產階級中蔓延。
未有公認定義
法國學術界對“中產階層”并未有得到公認的定義。一般認為,處于富裕階級和貧民階級間的中間層便是中產階級。 法國生活條件研究中心社會學家雷吉·比戈將收入處于法國社會中層的50%人群定義為中產階層。其中月可支配收入在1120至1750歐元間的人群為“下層中產階級”,1750至2600歐元間的人群為“上層中產階級”。 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社會學博士項目主任路易·肖韋爾則認為,具有較穩(wěn)定較充足收入和較可靠社會保障,除維持日常生活外還可負擔一些娛樂活動,并為子女提供較良好教育的人群都可以被認為是中產階層。如公務員、教師、醫(yī)護人員、高級知識分子、部分企業(yè)雇員和高級技工等都屬于中產階級。 此外,為法國總理府提供建議的智庫機構法國戰(zhàn)略分析中心2007年底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大約2/3至3/4的法國人認為自己屬于中產階層。
焦慮情緒蔓延
肖韋爾介紹說,二戰(zhàn)后三十年內,法國社會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許多出身于農民和工人家庭的青年通過自身努力并借助社會機遇實現(xiàn)了自我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突破,躋身中產階層,并使得法國中產階級在這一時期內迅速壯大。當時中產階級生活水平達到了其父輩所無法想象的水平,而且由于經濟形勢良好,失業(yè)問題并不突出,那時中產階級普遍對未來生活感到樂觀且有保障感,堪稱是法國中產階級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但是,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法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失業(yè)問題日趨嚴重,法國中產階層開始普遍出現(xiàn)一種焦慮心態(tài),對未來不再那么充滿信心。特別是在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持續(xù)高于中產階級收入上漲速度的情況下,許多理論上處于中產階級位置的人無力購買其同樣屬于中產階級父母居住地同等環(huán)境的房產,而不得不置業(yè)于房價更便宜的區(qū)域,因此產生了“身份倒退”之感。 比戈指出,由于在過去三四十年內法國中產階層收入上漲速度落后于住房、水電、燃油等物價上漲速度,導致目前法國中產階級每月身負的“強制性開支”比重提高,進而使得他們可自由支配資金比重下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強制性開支”包括每月償還貸款、各種稅收、保險、房租、水電、煤氣等無法縮減的開支。比戈調查結果顯示,1979年“強制性開支”平均占法國下層中產階級月支出的21%,但2009年時這一比例上升至38%。對上層中產階級而言,“強制性開支”比例也在這段時間內從20%上升到32%。 此外,比戈舉例說,2008年,法國居民稅后可支配收入中間值為1467歐元。對于收入接近該中間值的人群,每月支付完“強制性開支”,再支付食品、交通、醫(yī)療、教育等開支,每月大約只能剩下300歐元用于娛樂、服裝等消費。在這部分人群里,48%的人當年沒有外出旅游,37%的人沒有去過電影院,34%的人沒有汽車。
發(fā)展中的教訓
對法國政府保護中產階層的扶植措施,肖韋爾認為,這主要體現(xiàn)在構建較為完善的福利保障系統(tǒng)上。通過社會保障體系來保證中產階級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而不會為疾病、退休等因素所過多困擾。 高福利制度也給國家財政造成了相當沉重的負擔。特別是相當一部分中產階層從業(yè)于與國家相關的政府機關、醫(yī)療機構、教育機構和大型企業(yè),這些人的醫(yī)療保險、退休金等等都需要國家財政支持。某種程度上,“中產階級”成為了“國家開支”的代名詞。 肖韋爾指出,目前法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都投入了公共開支,其中社會保險、退休金等所占份額不小,2009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高達8%。他認為,在目前財政狀況下,法國政府已無力推動中產階層繼續(xù)擴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