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美國國會山外景。本報資料照片 |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布什政府自上臺以來,一直以損害本國經濟為由拒絕批準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并堅持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的政策。其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不僅遭到國際社會嚴厲批評,在本國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 美國參議院環(huán)境保護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下屬的一個小組委員會本月1日以4比3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這項法案要求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設定限額,超標排放的企業(yè)必須從排放量低于額度的企業(yè)購買相應排放額度。分析人士認為,該法案的基本精神與布什政府的立場相左。 該法案正式名稱為《美國氣候安全法》,小組委員會通過這一法案意味著,環(huán)境保護和公共工程委員會將在整個委員會范圍內就這一法案進行辯論。在表決結果通過后,法案發(fā)起人利伯曼表示,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我們需要一個曼哈頓計劃,而《美國氣候安全法》正是這樣一項計劃。 此外,已公開表示角逐2008年總統(tǒng)競選的幾位競選人——民主黨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和貝拉克·奧巴馬、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等近來也都不約而同地就氣候變化問題頻頻向布什政府發(fā)難。 在州一級官員中,反對布什政府氣候政策的急先鋒當屬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他曾于8月22日發(fā)表聲明說,在布什政府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無所作為的情況下,美國的一些州不得不率先采取行動。 施瓦辛格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猶他州將共同采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州將建立一套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系,其目標是在2020年前將這些州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減少15%,使其低于2005年的水平。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也“看不上”布什政府的氣候政策。他于本月2日在西雅圖召開的美國城市市長峰會上表示,布什提出的所謂自愿減排目標方案必將失敗,因為該方案猶如允許司機自愿控制車速一樣,是根本行不通的。他建議對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yè)征稅。 另外,科學家對布什政府以政治壓制科學的行為也非常不滿。今年1月,美國眾議院舉行了一次聽證會,美國“有責任心科學家聯(lián)盟”作證說,五年來,有150名美國氣候學家受到過政府的“私人關照”,總計干預次數(shù)不少于435次,目的是保證科學家的結論不違背政府的現(xiàn)行政策。 美國媒體10月24日透露,一位高級衛(wèi)生官員提交的有關全球變暖對美國民眾健康影響的聽證會書面證詞,被白宮方面進行了嚴重篡改,白宮試圖以此淡化氣候變化的嚴重性。《紐約時報》2005年曾報道說,時任白宮環(huán)境質量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菲利普·庫尼曾多次不顧科學事實,對有關氣候變化的研究報告進行刪改。
[背景鏈接] 布什政府的氣候政策
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明確規(guī)定,在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上,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負有“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因此,拒不批準《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一直遭到國際社會嚴厲批評。以下是自2001年布什就任總統(tǒng)以來美國政府針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政策: 2001年3月28日,布什政府明確表示反對《京都議定書》,理由是它“違背了美國的經濟利益,對發(fā)達國家有失公允”。 2001年6月11日,布什表示,仍然不能確定“全球變暖到底有多大部分是由人類造成的”。 2002年2月15日,布什政府提出了美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計劃,宣布對那些自愿減排的企業(yè)予以稅收激勵。 2004年10月8日,在謀求連任的競選活動中,布什重申他對于《京都議定書》的看法,認為“美國加入的話,代價就是會使美國人丟掉許多工作崗位”。 2005年7月6日,布什赴歐洲參加八國集團峰會時首次對外承認,“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引起全球變暖”。 2007年1月23日,布什首次在國情咨文中提及全球變暖問題,認為解決這個問題依賴于技術進步及使用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