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1-16 新華社記者劉洪1月15日發(fā)自華盛頓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華盛頓郵報》不久前刊登了一篇妙文,文章開頭列了幾個題目,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如果遇到腹部外傷,比如小腸流到體外,應該如何處理? A:把它放回腹腔;
B:不用處理; C:不要放回去,用杯子或碗蓋住,然后用布帶扎起來。
是醫(yī)學院的臨床測驗?還是戰(zhàn)地的急救考試?都不是,這是中國的駕照理論測驗。《華盛頓郵報》的這篇文章就是想調(diào)侃一下這些古怪的題目。
文章作者伊麗莎白·威廉姆遜說,這些題目令美國在華外交官吃盡了苦頭。按照中國駕照理論考試規(guī)定,100道題目中,錯10道以上就算不及格,而美國外交官們只有少數(shù)人能一次通過。
調(diào)侃中國駕照考試的文章已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美國主流媒體上。今年4月,《華爾街時報》也刊登過一篇在北京考駕照的親歷文章。作者艾倫·保羅深有體會地寫道:在中國行路難,而考駕照更難,“惟一能和在中國險象環(huán)生的道路上開車相提并論的歷險就是──得到一本允許上路的駕照”。
文化的差異、語言的隔閡、路況的異同,即使是老司機,剛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國考駕照,相信都會不自然地有一點兒畏難情緒。美國外交官有點兒挫折也屬正常,用中國外交官李建華同樣調(diào)侃《華盛頓郵報》記者的話說,中國絕大多數(shù)學車人都能通過理論考試,美國人可能學習得還不夠。
由上述兩篇文章想到,美國人對中國駕照考試的揶揄,其中不乏自以為是的俯視心態(tài)——我在美國都開了那么多年車,到中國拿個駕照還不是小菜一碟;可他們忽視了中國的國情,即便是駕照考試也同樣要講中國特色的,難怪習慣了美國汽車文化的外交官們要叫苦不迭了。
美國是公認的汽車王國。看看先行者美國的駕照考試,或許也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先講理論考試。美國的駕照理論題目大多是日常最常見問題,比如,哪些地方不能停車,遇到警車有哪些注意事項。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刁鉆”的問題。例如,住宅區(qū)最高限速是多少,州際公路最高限速是多少,雨雪天必須將最高速降到多少。這些是常用的知識,雖然混雜但須熟記,因此也有不少中國人多次考試卻沒能通過。
總體來說,美國人講究實際,只要求記住最常見的問題,至于上述“急救常識”,一般不太可能出現(xiàn)在駕照考試中。
相反,中國駕照考試注重常識,同時兼顧一些生僻問題。由此看來,駕照考試不過是中國“考試文化”的一個有意思的例子而已。
其實,除了駕照考試,中美其他考試又何嘗不是如此。也難怪許多在美國的中國家長都有這樣一個最大擔憂:美國考試太簡單了,孩子回國怎么跟得上學習呢。
另外,在整個學車過程中,中國還多一道中國特色的程序——到駕校學車。中國人是好學不輟,自然又要送上數(shù)千人民幣。在美國則基本沒有這樣學習的,不會開車的人都可以申請一個學車證,平時練習就是用私家車,但旁邊必須有一名老司機陪同。考試時,也可以直接開這輛車到現(xiàn)場測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比中美兩國駕照考試,絕不敢有崇洋媚外的情緒在其中。有些“中國特色”可能也是出自中國國情,就比如上駕校就是被逼出來的,一是中國大城市的路上情況太復雜,有太多的新人和非機動車,而且目前還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家家有車,學車相當方便。
但有些問題確實也令人反思,比如駕照收費,當然還有其他行政收費,成本是怎么核定的?究竟收多少才比較合理?我的一位同事不久前剛在美國拿到駕照,從參加理論考試到最后接到一張IP卡大小的駕照,她交了不過4個美元,美國各州駕照收費不同,但總體收費不高,很多不超過30美元。為什么美國的收費能做到那么低,而國內(nèi)卻將其發(fā)展成一個浩浩蕩蕩的產(chǎn)業(yè)?
其實,外國人在揶揄中國的同時也對此有所理解。艾倫·保羅在《華爾街時報》撰文時就承認,“中國政府不希望大街上有太多容易闖禍的新手”。《華盛頓郵報》在配圖的圖解中也承認,中國道路情況相當復雜,華盛頓只有大概50萬人,而北京就有300萬輛汽車,以及數(shù)不盡的自行車。
很可惜,中國考試中背得滾瓜爛熟的行車禮儀,卻往往在現(xiàn)實中蕩然無存。幾乎在中美兩國開過車的人都承認:在中國行車是高難度的,隨意并線、插隊、不打燈、與行人爭道,尤其是一些特權車,違章更是司空見慣,真讓人看不出中國人的禮讓和謙遜。許多美國老司機到了中國也是手忙腳亂、大汗淋漓。
另外,文首試題答案為C,不知你猜出了沒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