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面臨什么挑戰(zhàn),應該以什么樣的政策應對?答案很快會水落石出。 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經濟政策的基調由此而定。4月15日,公布一季度國民經濟主要經濟數(shù)據指標,將為政策提供依據。 從已經披露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看,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基調并未改變,經濟在復蘇,但并不穩(wěn)定;政策方針也未變,繼續(xù)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由此可以推導出以下結論,政策將以平衡為主,逐漸而不是急速地退出較為寬松的信貸與財政政策,視情況而定,隨時進行微調,新的上馬項目將很難得到審批,資產泡沫將得到抑制,未來經濟仍將以擴展內需、調整經濟結構、發(fā)展中西部地區(qū)、鼓勵高新企業(yè)為主,所有的資金、政策將向這一方針傾斜。 政策在尋求平衡之道——堅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把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擺到突出位置。經濟要發(fā)展,結構要合理,不能產生嚴重的通脹預期。 常規(guī)的政策之外,有兩條格外引人關注。 第一,抑制資產泡沫作為平衡預期的重要手段受到重視,遏制房價過快增長被單獨列出,作為十項重點工作的第四項;第二,是對于信貸安全的重視,十項工作的第二條強調,做好金融調控工作。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繼續(xù)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yè)和產能過剩行業(yè)的貸款。加強商業(yè)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和貸款跟蹤檢查,加強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風險管理。今后銀監(jiān)會、審計部門將像探照燈光顧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的貸款風險與債務風險。 如何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各方各司其職:地方政府的責任是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建設有效供應;央行與銀行監(jiān)管部門實行更嚴格的住房信貸政策,收緊投資性購房信貸;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等部門“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的稅收政策”。除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以外,其他兩條并不陌生,縮短投資性購房的金融杠桿,讓投資者風險自擔,而研究制定稅收政策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此前市場傳聞的消費稅、持有稅等正在加快制定。 炒房者無異于火中取栗、刀下拿錢。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14日公布的數(shù)據,中國地產市場的投資、價格漲幅依然強勁:1~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增長了35.1%;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售價上漲了11.7%。房地產與銀行捆綁更加緊密,而外資則大幅下降——中國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本年資金來源16250億元,同比增長61.4%。其中,國內貸款、企業(yè)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等都大幅上漲,但外資下降了33.7%。這種情況恐怕是監(jiān)管部門無法忍受的,即使央行無法馬上加息,提高房地產等個別行業(yè)的信貸成本,已經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BR> 至于央行是否會加息?答案應該是暫時不會。 目前食品價格保持穩(wěn)定,豬肉價格已經低到豬賤傷農的程度,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得益于中國糧食連續(xù)6年豐收,目前中國國有糧食企業(yè)原糧總庫存超過2.25億公斤,庫存消費比達40%以上,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水平。預計3月份的CPI不會比2月份更高,而節(jié)節(jié)上漲的PPI的價格還沒有傳導到CPI。 另據央行4月12日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貨幣流動性略有下降。2010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5萬億元,同比增長22.50%,增幅分別比上月和上年末低3.03和5.1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94萬億元,同比增長29.94%,增幅分別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05和2.4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3.9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1%。3月新增貸款低于2月份,在可以允許的范圍之內,銀行間拆借利率顯示資金不再那么充裕——央行有什么理由迫不及待地加息呢? 當然,中國仍然面臨嚴峻的通脹壓力,發(fā)電量與貨運量顯示中國經濟燥熱,就業(yè)數(shù)據與PPI壓力增加,顯示未來必然有加息的要求。未來有多遠?如果不出現(xiàn)經濟二次探底,最快二季度,最慢四季度,4月份時間窗口并未打開。連上調準備金率都沒有第三次動用,遑論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