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零點,中國成品油價格年內第五次上調。發(fā)改委宣布,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480元。換算成消費者習慣的語言,就是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
零售價格,每升分別提高了0.36元和0.41元。 一般來說,消費者也許更關心的是成品油的漲價后,會不會有連鎖反應?對此好像官方也未雨綢繆地想到了。中新社的新聞報道說,“官方表示,初步匡算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消費價格指數(shù)上升0.12%,在當前物價指數(shù)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不會對物價水平穩(wěn)定產生不良影響。” 但成品油在CPI統(tǒng)計里,只是一個因素,從一個因素變化計算出整個物價的穩(wěn)定,好像單調了點。盡管我們說成品油在經濟生活中,可謂舉足輕重,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但它畢竟不是國民經濟的整個系統(tǒng)。若是其他的東西一起像成品油這樣有理由漲就大漲一氣的話,物價水平的穩(wěn)定還可以指望嗎? 當然這次成品油的漲價,有點慎重。因為按照今年制定的成品油機制,早就可以漲了。距上一次(9月30日)調整成品油價到現(xiàn)在,國際油價已經上漲逾一成。而按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連續(xù)二十二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百分之四,就達到調價標準了”。因此這次發(fā)改委醞釀漲價,的確錯過了十幾天的時間窗口。這是漲價的直接獲利者中石化(600028,股吧)和中石油的損失,是消費者的福氣。 當然好事者可以問,發(fā)改委為什么到了時間節(jié)點不漲,且不說明理由?因此搞得漲價之小道消息四起,人心不穩(wěn)。但須知道在發(fā)改委眼里,物價穩(wěn)定是大于某些時候某部分人的某部分心理穩(wěn)定的。因為發(fā)改委肯定知道物價不漲,要比物價漲更能穩(wěn)定人心。 當然好事者還可以追問,成品油漲價之后,還有什么價格要漲?估計發(fā)改委是不會立刻回答的。因為價格體制的改革,在中國是最具特色的漸進式改革。但價格體制改革的這種逐漸過渡,卻和中國所有的經濟制度摸著石頭過河、可以試錯的過渡不一樣,它叫“價格闖關”。現(xiàn)在要問發(fā)改委下一步要改什么,怎么改?等于是在說,大家還要闖什么關。 這樣拼命的事情,不僅不好問,也是不好答的。 比如問成品油漲價了,其他東西要不要漲,就很幼稚。因為現(xiàn)行的經濟體制中,許多東西都有漲價的理由,它們沒有漲,那是因為發(fā)改委管住了。否則,電可以不可以漲?水可以不可以漲?這些被管制的價格,哪一樣都有它該漲的理由。 比如說水,中國人多水少。要用價格杠桿來管理本來就不夠的水資源,已經被一些學者討論很久了。水的漲價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否則按這個邏輯,水都搞成法國礦泉水依云的價格了。 再說電。電價亂象是眾所周知的,其漲價的理由,業(yè)內人士認為一直順理成章。比如火電有個談不攏的煤電聯(lián)動,煤價漲了好多年了,但上網電價卻漲不了。火電漲不了,成本據(jù)說有差距的水電,還矮火電三分。電要是也拿成品油和原油的價格基本聯(lián)動說事也合情合理,因為電能的供應,就其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性,不比成品油分量輕。還別說,這事情要比水價漲有苗頭些。11月9日《證券日報》就報道說,新一輪電價調整框架方案已經確定,發(fā)改委價格司目前正在與各省區(qū)物價部門討論,雖然還不知道最終的結果,但整體以漲為主的方案有望在11月中旬公布。 如此一觀,在中國,價格問題不能因為好事就問到底。因為要是問到最后,幾乎就不是一頭嗷嗷叫著要漲價的“狼”想吃肉,而是一群“狼”來了。但這一天是不是一定會來呢?假如漲價的“狼群”集體闖關,發(fā)改委這一道管制的窗口,是否能夠管住讓人無法預測。但要是換個思維,發(fā)改委干脆就不管了,就讓漲價的“狼群”轟然出來!也許這樣做的后果,未必比管了卻管不著、管不住和管不好更嚴重。在中國,這是有點經驗的。比如民以食為天的糧食,其從完全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價格闖關后,天就沒有塌下來過:中國不僅沒有缺糧食,反而吃得更好了;雖然糧價的浮動并不小,可中國人就沒有慌過。從這個角度說,也許漲價的“狼群”本來不是“狼”,而是管住了,把它們管餓了,所以才是“狼”。 因此漲價的“狼群”,似乎應該早點過像糧食價格這樣的關,以便它們早日不再是“狼”。
(作者系上海獨立財經觀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