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91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精品久久久

         
        “人力資本優(yōu)勢喪失論”貽誤經濟轉型
            2010-06-08    作者:馬光遠    來源:東方早報

          據新華網報道,6月1日,富士康宣布加薪三成后,6月6日,富士康再度宣布加薪。據稱,自10月1日起,富士康集團深圳地區(qū)各廠區(qū),新進員工經三個月考核合格,標準薪資再上調66%,為每月2000元。而在上周,本田方面也同意給員工加薪。
          站在企業(yè)員工的角度,加薪無可厚非。但筆者也關注到,有些專家對此憂心忡忡地表示,本田和富士康的大幅加薪,必將逐步影響其他企業(yè),外企加薪潮或將到來。這樣將使中國人力成本優(yōu)勢喪失,導致產業(yè)向越南、印度等地轉移。
          上述專家的擔心不無道理。而且這種論調每每在法律天平向勞工傾斜時,更是喧囂一片:《勞動合同法》實施的時候,我們就聽到過這種論調。的確,提高勞動者報酬,肯定會影響企業(yè)的利潤空間,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制造”在全球大行其道的一個根本原因,的確是勞動力成本低廉。近年來,各界都在呼吁中國經濟轉型,要求提高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地位,改變中國在利潤最低端的冷酷現實。但比較優(yōu)勢和產業(yè)轉移的路徑依賴告訴我們,中國要想在短期內改變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地位,恐怕不太現實,諸如富士康之類的“代工”企業(yè),在中國依然具有存在的必要。但問題的關鍵是,一個“中國制造”的大蛋糕,被國外分走了大部分,國內生產者只分享了小部分,在剩下的小部分比如10%里,勞工只分得其中的1%究竟合理與否?國外的大部分與國內的小部分,屬于國際分工問題,而10%與1%,則屬于真正的分配問題。
          事實上,社科院發(fā)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和5月21日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叢亞平、李長久提供的三組數據的歷史變化,可以一目了然地揭示政府、企業(yè)與民眾在分配關系上的真相:
          一是改革開放30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1%。都遠遠低于GDP年均增速。這一方面說明經濟成果大部分歸于國家。政府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0.95%升至20.57%,若加上預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國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潤,政府的大預算收入幾乎占到了國民收入的30%。二是近十年來,就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論,消費在GDP里的貢獻從60%下滑到目前的36%,不僅遠遠落后于諸多發(fā)達國家,更是落后于“金磚四國”等其他國家。三是1997年-2007年,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4%降至39.74%;資本收入占比持續(xù)上升,企業(yè)營業(yè)盈余占GDP的比重從21.23%升至31.29%,利潤擠占工資現象突出。
          再從絕對數看,央行在2009年6月曾經發(fā)布的一組關于廣東東莞農民工工資增長的調查更能說明問題:調查顯示,東莞最低工資標準從1994年的350元/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月,15年間年均增長速度也不足5%,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再從小時最低工資看,我國平均是0.2美元左右,而歐美等國是25到30美元,是我國最低工資的100多倍。
          結論非常明白:從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看,一是政府過快的收入增長擠壓了居民的收入,二是企業(yè)的利潤增長擠壓了工資的上漲空間。依靠低廉勞動力成本的“中國模式”顯然建立在“利潤擠壓工資”的畸形分配基礎上,低勞動成本的確降低了產品成本,獲得了價格的競爭優(yōu)勢(310368,基金吧),但同時,由于收入太低,勢必導致居民購買力低下,從而導致消費不振。在外需旺盛的情況下,這種分配的弊端不會出現,但當外需大幅下滑,必然導致所謂的“產能過剩”和內需不振。
          “中國制造”的崛起,的確與勞動力低廉不無關系,但正是因為這種“絕對優(yōu)勢”,導致企業(yè)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品更新?lián)Q代上過度遲緩,導致今天面臨最大的經濟轉型危機。退一步講,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待遇,真會導致中國的勞動力優(yōu)勢喪失嗎?持這種論調者一方面罔顧我國人均收入排名在全球100多位之后的事實,將個別與中國不具可比性的國家視為參照對象,另一方面,也沒有看到產業(yè)可以從中國東部轉移到西部的事實。而且,從小時最低工資看,歐美等國是我們的100多倍,和很多東南亞國家比,我們的人均收入依然很低,何來優(yōu)勢喪失?
          按照“庫茨涅茨曲線”,在經濟發(fā)展到某一個點,一定會有一個跳躍,這個跳躍首先就表現在對勞工的保護上,只有完成了這個跳躍,我們的社會才會前進一大步。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相關稿件
        · 人力資本是民營企業(yè)競爭力的首要來源 2007-12-07
        · 創(chuàng)業(yè)教育為經濟發(fā)展儲備人力資本 2007-11-06
        · 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本強國" 2007-01-12
        · 企業(yè)“走出去”需要先期準備人力資本 2008-12-08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