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5-13 作者:葉祝頤 來源:證券時報 |
|
|
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xù)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從1978年到2005年,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xù)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表示,當前備受關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關鍵在于提高工人待遇。張建國稱,當前勞動關系矛盾增多,預示著盡快出臺政策措施,切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經刻不容緩。 在我看來,普通勞動者工資水平不僅滯后于經濟發(fā)展速度,也滯后于物價水平與稅收負擔。勞動者工資確實應該增加。廣東省還專門提出過“工資倍增計劃”:從2008年開始,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資水平翻兩番。但是,由于金融危機來襲,2008年要求不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工資倍增計劃”不了了之。現在經濟穩(wěn)步回升,不少企業(yè)恢復生機,不說落實“工資倍增計劃”,至少不能讓工資原地踏步甚至縮水吧。我認為,提高職工工資水平,不僅有利于企業(yè)產業(yè)升級,緩解
“用工荒”。也有利調節(jié)收入分配,還富于民,可謂適逢其時。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100年前對工資問題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問題了,因為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是靠工資生活的,他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繁榮。”其實,福特的話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特別是普通城鎮(zhèn)職工與進城務工人員對工資更為依賴。
早在2004年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明確提出各地區(qū)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職工平均工資整體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勞動者平均工資水平遠遠跟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而且金融危機打亂了最低工資標準的正常調整步伐。自來水、天然氣漲價,成品油頻繁調價,居民用電將實行階梯式改革,在一片“漲”聲中,通脹壓力顯現,工薪階層普遍希望漲工資。我以為,漲工資除了有利于企業(yè)招工,實現產業(yè)升級,刺激消費以外,也有利于公眾消除物價焦慮感,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扭轉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續(xù)下降的尷尬局面,漲工資更是體現了企業(yè)的社會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