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這么快就完事兒了?奇怪了,不是都說全球經濟正在經歷1929~1933年大蕭條之后最嚴重的危機嗎,我們在2008年第四季度不是也曾跟著驚慌了一陣嗎? 但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越看越樂觀,很多指標看上去都很像出現了V形反轉。全球經濟一片暗淡,中國經濟卻似乎風景獨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速度可能逼近8%,第三季度很可能超過9%。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陷入危機,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中國這邊汽車卻賣得異常火爆,今年汽車銷量很可能突破1000萬輛。美國的房價仍然下跌,中國的房價卻開始上漲。全球股市依然低迷,中國股市已經瘋狂反彈。 但筆者認為,有一種可能是,我們站得太近,所以看到的是V。如果倒退兩步,再仔細看,看到的或許就是W。到目前為止,我們無法排除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而且,短期的反彈越是迅猛,出現二次探底的概率就越大。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中國經濟服下的兩劑猛藥。相比之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有些沖勁不足,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卻實在大膽有余。6月份新增銀行信貸1.53萬億元,按照這樣的速度,全年信貸增長可能超過10萬億。信貸閘口放水之后,大量的資金首先流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月份之后,居民住房貸款開始加速增長,大量的資金又隨之流入房地產市場。寬松的信貸政策,澆灌著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而在消費和出口都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就是中國經濟的輸液瓶。 一般來說,像這樣敞開來放水,最終總會泛濫的,而且是導致一部“泡沫、過熱、衰退”跌宕起伏的三部曲。這樣一部三部曲剛謝幕不久,猶歷歷在目。政府從2003、2004年就開始關注經濟過熱,并實施宏觀調控。但從2005年起,貨幣政策悄然轉向,廣義貨幣超速增長。貨幣突然增發(fā)之后,首先出現的不是通貨膨脹,而是資產價格泡沫。這是因為,商品的價格是有黏性的,不可能說變就變,但股票價格說漲起來就能漲起來。演到第二出戲,就輪到資產價格泡沫和實體經濟過熱同臺亮相了。2007年,股市從2600點飛漲至6000多點,經濟增長超過了13%。然而到了2008年,股市的財富突然之間灰飛煙滅,實體經濟急轉直下,完整演繹了“泡沫、過熱、衰退”三部曲。 然而歷史仿佛在重演。2009年貨幣政策的擴張程度遠遠超過2005年,資產價格上漲速度之快也很可能超過上一輪牛市。到了今年下半年,股市暴漲、樓市暴漲,虛幻的繁榮就會隨之出現:房地產開工的項目可能會增加,農民工又回到城里蓋房子了;養(yǎng)豬不如蓋房賺錢,養(yǎng)豬的農民就會越來越少,豬肉價格又會漲起來了。農產品價格上漲了,通貨膨脹恐怕就要抬頭了。經歷了美國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應該被調低的,因此,哪怕今年的增長率只有百分之八九,其實可能就已經是過熱的信號了。最后,等到人人都看到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時候,政府再想調控,不猛踩剎車是停不下來的,但一旦踩得過猛,發(fā)動機可能就熄火了。 有沒有可能避免這種結局呢? 出路之一是美國經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好轉。美國人又開始買東西了,這樣中國的出口上去,過去的好日子就又回來了。但是,很難。美國的失業(yè)率已經超過了9.5%的警戒線,工資水平也在下降,美國居民的收入將繼續(xù)下降。在泡沫經濟時期負債累累的美國家庭,哪怕有了點錢,也會首先想到還錢,而不是消費。過去的好日子,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 出路之二是中國的貨幣政策及早剎車。中國的財政狀況良好,因此經濟刺激政策應該更倚重財政政策而非貨幣政策,何不增發(fā)國債,收緊信貸?當然,按照貨幣政策的傳統(tǒng),只有看到通貨膨脹出現,才會考慮出招。但現在的情況是,資產泡沫會來得很快,通貨膨脹會來得較慢,怎么辦?稍一猶豫,就可能錯失“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良機。 出路之三是不再應急式地保增長,政策的重心放在改革和結構調整上。過分依靠外需而內需不足,國內儲蓄過多而消費過低,制造業(yè)過度競爭而服務業(yè)過度壟斷,能源和環(huán)境的制約日益凸顯。如果政策的重心放在調整結構上,那么將糾正過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失誤,為長期的經濟增長創(chuàng)造條件,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公允地講,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方向有了,但沒有地圖。缺的不是共識,而是細致入微、有效可行的方案。此外,利益集團盤根錯節(jié)、激勵機制扭曲變形,更是讓結構調整難上加難。 中國經濟,越看越樂觀,但越想越擔憂。(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電子信箱:hefaniwep@gmail.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