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01-29 作者:魏紅欣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1月22日,美聯(lián)儲大刀闊斧地緊急降息75個基點,顯示出美聯(lián)儲對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不斷加深,同時也給正在醞釀進一步緊縮政策的中國政府出了若干道難題。最近一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市經歷劇烈動蕩,各國最該擔心的也許并非“過熱”,而是在美國拖累下的國內經濟“滯脹”。 難題之一,央行利率政策面臨挑戰(zhàn)。過去幾個月,國內CPI持續(xù)高位運行。如糧食、原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需要央行繼續(xù)加息,改變負利率尷尬狀況。畢竟,“兩防”已經成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但美聯(lián)儲降息后,中美利率利差已經倒掛了,這就限制了中國央行的加息空間。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聯(lián)儲連續(xù)4次降息共175個基點,達到現(xiàn)在的3.5%,而中國在經過去年以來的6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4.14%,中美利差從去年年初的245個基點不斷收窄,以致達到現(xiàn)今的倒掛加劇局面,中國央行加息空間受到壓制。 而且最近國內股市已經回落到去年8月水平,房地產價格有所回調,資產通脹狀況明顯緩解,若世界經濟減速造成中國出口放緩,這本身可以幫助中國經濟軟著陸。這時央行再對經濟猛踩剎車,倒有把中國經濟拖垮的危險。 難題之二,人民幣升值壓力再加劇。美聯(lián)儲降息兩日來,人民幣匯率接連創(chuàng)新高。1月24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7.2293。一方面,中美利差進一步倒掛,必然致使境外套利資金加快流入;另一方面,從全球經濟增長格局來看,新興市場國家仍是全球資金熱衷的地方,因此,美國貨幣政策的放松勢必加重人民幣升值壓力。 匯改采取的是漸進式方式,雖然增加了匯率彈性,但由于人民幣仍然有升值趨勢,令國際流動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狀況進一步加劇,最終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對現(xiàn)階段的宏觀經濟運行又必然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難題之三,中國政府在調控經濟和防止外匯資產巨虧方面面臨的矛盾性壓力增加。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中國央行幾乎買下所有流入中國的外匯,然后通過發(fā)行人民幣票據抽走相應流動性。美聯(lián)儲降息意味著,對于在國內發(fā)行、用以穩(wěn)定幣值的票據,央行支付的利率要比其購買美國國債所獲得的利率高出近200個基點。 難題之四,海外投資時機抉擇面臨考驗。中美利差倒掛加劇國際游資向國內輸入,從而加劇國內資產泡沫,這就需要進一步輸出“過剩”。面對外匯儲備的不斷龐大,投資海外顯然是條不錯的出路。但此前中國主權基金幾次出手,在經歷全球股價連連跳水后,目前其賬面回報令人沮喪。這也引發(fā)新的爭議,之前的主權基金出擊海外是否過早?同時,全球資產在經歷近期重新估值和盤整后,也產生一個新問題,現(xiàn)在是海外投資的最佳時機嗎? 有學者稱,如果說2007年是全球通脹年,2008年就可謂“滯脹年”,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的風險并存。在本月底的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會議上,市場仍普遍預期,美聯(lián)儲可能再次降息50個基點,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難題。是迅速跟上,還是靜觀其變? 實際上,風云激蕩之際,迅速行動固然可嘉,但有時“等等看”的策略往往更奏效,我們不妨看看美聯(lián)儲降息和刺激經濟的舉措究竟有多大用處之后,再給中國經濟對癥下藥也不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