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隨著新《訴訟費用交納辦法》于4月1日實施,與老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一些小額民事、婚姻、知識產(chǎn)權行政訴訟案件的訴訟費大幅下降。從4月2日各地法院的反饋情況看,一些法官之前所擔心的因立案門檻的降低而帶來的“訴訟爆炸”,似乎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如《法制晚報》報道,4月2日北京許多法院立案的數(shù)字比去年同期至少翻了一番,有的法院立案數(shù)增加了兩三倍;《現(xiàn)代快報》報道,南京法院4月2日立案近700件,比平時暴漲2倍;《珠江晚報》報道,珠海市香洲區(qū)法院4月2日的收案率也比平日增加了一倍。 大幅降低訴訟費用的本意就是為了讓民眾能夠更經(jīng)濟和更便捷地“接近司法”,當事人掐著日子等待訴訟費用的下降,正說明了之前的訴訟費標準定得太高,從而阻礙了當事人將糾紛付諸司法的腳步。但訴訟費用的下調,也讓一些法官擔心惡意訴訟將急劇增加。司法實踐中,法院即使判惡意訴訟者敗訴,他們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過只是承擔一筆數(shù)目很少的訴訟費用而已。如果不能在制度上遏止惡意訴訟之風,勢必會對有限的司法資源帶來沖擊。當無休止的惡意訴訟令法官們不堪其擾時,也可能會影響其他案件的公正處理。 盡管還沒有任何數(shù)字或證據(jù)證實現(xiàn)有的立案數(shù)之中,就已經(jīng)包含了“惡意訴訟爆炸”,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因此,未雨綢繆做好預防性的制度設計就顯得緊迫而重要。尤其是,我們現(xiàn)行的法律在如何控制惡意訴訟上,還近乎空白。一些法官據(jù)此提出,應恢復原訴訟費用或至少在現(xiàn)在的基礎上提高訴訟費用,才能有效地遏止惡意訴訟。 我們對這些明顯帶有部門利益訴求的建議不以為然。提高訴訟費用對法院而言,不但可以使工作量減少,更可為法院帶來可觀的“效益”。訴訟費事實上仍是法院法官福利甚至是法院辦公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而提高訴訟費對具體的當事人而言,卻可能成為他們是否會選擇將糾紛提交司法裁判的依據(jù)。如果說尋求司法救濟是每一位公民的權利,那么對于國家或法院來說,所應做的就是保障這種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而不是阻礙。權利固然可能被濫用,也不能僅僅因為這一點就給權利套上幾副枷鎖,遏制其行使。當然,權利的行使也不是絕對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必須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惡意訴訟就是一種侵權行為,它不僅給對方當事人帶來人力、財力與精力上的消耗,也造成了司法資源的浪費。對侵權行為的遏制,就應強化對侵權責任的追究。如果挑起惡意訴訟的當事人不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還將為自己的惡意行為承擔具有懲罰性的賠償責任,那么惡意訴訟的發(fā)生率自然會大幅消減。因此,遏制惡意訴訟的關鍵并不在訴訟費的高低,而在于惡意訴訟賠償制度的有無。我們當然不能讓惡意訴訟人僅僅承擔數(shù)額很少的訴訟費,而是要通過惡意訴訟賠償制度,讓惡意訴訟人負擔巨額的懲罰性賠償。這筆賠償,不但要足以彌補那些受惡意訴訟侵害的人所蒙受的損失,還要足以讓那些惡意訴訟人感到心痛不已。讓惡意者和那些欲挑動惡意訴訟的人,都能望惡意訴訟而卻步。 惡意訴訟該防,公眾尋求司法救濟的正常訴訟更應保障。用犧牲普通公眾正常行使訴權的辦法來防止少數(shù)人惡意行使訴權,很難說是一個好主意。降低訴訟費用和防范惡意訴訟本就可以兩全,這已為眾多法治發(fā)達國家的實踐所證明。既然惡意訴訟賠償制度能做到的,又何必要通過捆綁當事人的訴權去做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