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融“危機”似乎已經(jīng)在媒體上盤踞多日,但隨著事態(tài)進程的明朗化,筆者認為,越南金融危機還未發(fā)生,即便發(fā)生對中國影響也很小、鏡鑒意義也不大。越南的確出現(xiàn)了一些金融危機的征兆,但這些征兆還不是危機本身。這并不是說越南不會發(fā)生金融危機,只是不能混淆“可能之事”和“已然之事”。
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匯率暴跌即貨幣危機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這是因為,發(fā)展中國家手中的外匯儲備是有限的,央行為了避免本幣貶值而投放的外匯數(shù)量也就是有限的,當外匯儲備接近用光時,匯率就會暴跌。這個路徑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也為大家所熟知。當越南盾的不可交割遠期合約(NDF)顯示越南盾將在一年后貶值超過30%時,很多人都習慣性的想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重演。但是NDF和即期匯率根本不是一回事。NDF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交易的,體現(xiàn)了國際資本市場對于越南盾未來匯率的看法;而即期匯率主要受越南央行、企業(yè)和居民的影響,而且在交易量上遠比NDF高。越南盾的即期匯率雖然有所貶值但幅度很小,還談不上貨幣危機,更不要說金融危機了。 即便越南發(fā)生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的影響也很小。2007年越南GDP只有600億美元。從中國到越南的直接投資在2007年也只有幾億美元,在越南的外來直接投資中的比例也是很小的,對于中國自身而言更是微不足道,萬一出現(xiàn)經(jīng)營困難也無關大局。從中國到越南的出口額在2007年是119億美元,占中國當年出口總值的1%。從順差的角度看,
2007年中國對越南的順差是87億美元,占中國當年順差總額的3.37%。即便這個比例也是很低的。 國內(nèi)媒體渲染的“從貨幣危機到金融危機”模式是基于本幣大幅貶值這個初始點的,沒有本幣大幅貶值就沒有上述模式。本幣大幅貶值也許能在越南出現(xiàn),但在中國則還看不到這種可能。本幣大幅貶值需要兩個條件:高額貿(mào)易逆差或資本外逃、外匯儲備不足。在越南,兩個條件都具備;在中國,兩個條件都不成立。越南和中國在貨幣供應量和信貸增長方面也是大相徑庭的。從2004年到2007年,越南的M2的年增長率分別是29.5%、29.8%、33.6%、45%!而在對應年份,中國M2的年增長率分別是14.9%、17.6%、15.7%、16.7%。越南M2年增長率大約相當于中國的兩倍!即便是在中國經(jīng)濟過熱程度最嚴重的1992-1994年期間,中國M2的年增長率也只是在30%左右,而越南2007年的M2增長率居然能達到45%,貸款余額的增長率更是高達54%。這樣超高速的貨幣和信貸擴張是不可能持續(xù)的,也無法避免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此外,中國和越南相比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資本賬戶的開放程度。越南雖然資本賬戶還沒有放開,但是有一個龐大的外匯黑市,幾乎遍布這個國家的所有地方的金店甚至珠寶店里。越南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半美元化的國家。越南的股票市場更是被國外投資者所左右,國外投資者在股票交易額中的比例高達40%-60%,在2008年5月份這一比例甚至高達76.8%。這種開放程度是中國不能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