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重要的學術成果中有95%以上不在國內發(fā)表,我們借助國外同行把它發(fā)表出來,同時,國家每年還要花很多外匯把這個成果買回來用于支撐我們的科研教育。”上海書展還未開幕,一場圍繞中國學術出版
“走出去”展開的高端論壇昨天下午開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在論壇上點出的中國學術出版這一尷尬現(xiàn)狀引起與會者的反響。
盡管墻內開花墻外結果,中國學界每年產出的學術論文量巨大是不爭的事實。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狀是:一些頗有現(xiàn)實成果的科技領域極度缺乏相關學術出版物。鄔書林舉例說:“中國已經大規(guī)模運行105萬的發(fā)電機組,但這方面的學術著作幾乎看不到。我們的橋梁設計達到了世界水準,但我們沒有看到這方面形成重要的學術出版物。”
鄔書林認為,中國出版人該到警醒的時候了,“如果我們只是低端地追求虛假繁榮,這個行業(yè)就要被淘汰。我們要向發(fā)達國家的出版人學習,盡管中國的學術出版和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差距也意味著發(fā)展的空間。”
在與會專家學者們看來,學術出版推動著科學發(fā)展、文化繁榮,也推動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如今,占世界出版份額32%的學術出版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yè),也是整個出版業(yè)中市場最穩(wěn)定、利潤率最高、回報最可靠的產業(yè)部門。無論是學術內容的世界話語權,還是作為產業(yè)的經濟效益,中國學術出版的重要性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論壇上透露,在推動中國學術出版的方面,國家財政、國家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學術出版和學術出版走出去的相關政策;學術出版有關的三大基金也在不斷增加:其中,170億元的國家自然基金、14億元的國家社會科學資金中都有相當一部分用以支助學術出版,國家出版基金每年用于資助學術出版的也有三個多億。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新增3500萬元支持學術出版走出去。
如何用好這筆錢,讓“不差錢”的學術出版“更值錢”,成為擺在中國出版人面前的一個時代命題。
論壇聚集了來自清華、北大、復旦[微博]、上外等40多家高校出版社的專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微博]校長張杰表示,上海交大將把學術出版“走出去“納入學校國際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長韓建民表示,學術出版是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大學出版社應當堅守學術出版使命,打造學術出版精品。
鄔書林強調,學術出版“走出去”需要大批原創(chuàng)學術出版精品作為工作基礎,需要國內外學術出版商聯(lián)合謀劃,并按照國際出版規(guī)律和學術出版規(guī)范來組織實施,穩(wěn)步推進。在他看來,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要在學術出版領域全面趕超發(fā)達國家并不切合實際,“選好新興學科,選好優(yōu)勢學科,選好重點領域,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制定出實實在在的趕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