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010年,團購潮一時興起,“線上優(yōu)惠,線下消費”的模式廣為流行。如果將視線再往前,那種像ATM機一樣的“優(yōu)惠券自助打印機”何嘗不是一種O2O?
就這樣,直到2011年8月,一個名叫Alex
Rampell的人,他是在線支付和推廣平臺TrialPay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其通過對Groupon、OpenTable、SpaFinder等公司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線上交易、線下消費的電子商務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至此,O2O概念被正式提出。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人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后來者對于O2O究竟是什么反而產生了分歧與偏差。例如,有人說二維碼手機拍碼就是O2O,也有人說團購網站就是O2O,還有人說生活服務類電商也是O2O,更有甚者將LBS服務也納入到O2O的范疇。他們說得對嗎?
在張波看來,如果僅僅將O2O定義成Online to
Offline,無非是線上線下的互動,讓互聯(lián)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那么這種理解顯然會以偏概全。在《O2O: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商業(yè)革命》這本國內首部系統(tǒng)研究O2O的著作中,張波以著名電商網站1號店為例,指出個人消費者拿著手機通過二維碼識別軟件對著1號店的商品的二維碼電子標簽進行識別,然后解析到指定網址,針對二維碼指向的商品網頁,完成線上下訂單的交易支付。這其實是“Offline
to Online”(線下營銷,線上交易),難道它就不是O2O?
此外,根據張波的觀察,至少還有“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線下營銷到線上交易再到線下消費)和“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線上交易或營銷到線下消費體驗再到線上消費體驗)兩種模式。前者舉例說明,每年年初,三大電信運營商都會開展“預存話費XX送XX”的活動來吸引顧客,這個模式基本就是線下營銷,在線上完成交易,然后手機客戶再到線下完成消費體驗。至于后一個模式,張波也坦言“查遍互聯(lián)網的業(yè)務類型,這個模式不多,如果有也是很牽強的”,但他覺得會爆發(fā)出來。例如,他在線上玩一款網游,該游戲的道具有麥當勞某款套餐;他在游戲中買了麥當勞道具,該游戲讓他在線下的麥當勞實體店能吃上該套餐,然后再回到線上玩這款網游,的確線上那個麥當勞道具也已經被使用了,而且他在線上角色的能力大增。“這難道不是經典的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嗎,我相信它是!”張波寫道。
在總結現(xiàn)有的四種模式后,張波提出線下是現(xiàn)實世界,線上是虛擬世界,而營銷、交易和消費體驗三個基本商務行為將兩者連接。所以,張波筆下的“O2O”就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生活消費領域通過線上(虛擬世界)和線下(現(xiàn)實世界)互動的一種新型商業(yè)模式”,簡單講,就是生活消費領域中虛實互動的新商業(yè)模式。
不難發(fā)現(xiàn),張波筆下的O2O走的是“泛定義”、寬路徑”。尤其像“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和“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準確講更應該是O2O2O。但這里線下線下的互動是重點,虛實結合的消費體驗是核心,張波開辟出了一條頗具中國特色的O2O研究之路。當然,鑒于國內相關研究現(xiàn)狀,張波的思考還是深入且處在前沿的。例如,他在闡明完“什么是O2O”的前提下,針對人們普遍疑惑的B2C和O2O“傻傻分不清楚”,他引述了當前比較流行的解釋:O2O更側重服務性消費,B2C更側重實物購物;一個消費者要道現(xiàn)場獲得服務、涉及客流,一個消費者待在辦公室或家中,等貨上門,涉及物流;一個庫存是服務,一個庫存是商品;一個服務是本地化的,一個服務是全網絡。“這解釋清楚O2O了嗎?”張波批判道,“顯然沒有,因為如果是這樣解釋,直接說B2C
2.0即可,是無法解釋O2O的內涵的。為什么沒有解析清楚O2O,是因為這個問題本身是錯誤的。”張波進一步指出,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問錯了,因為摻雜了先驗的東西在里面,先把O2O直接定義為電子商務,然后把傳統(tǒng)電商的模式(比如B2C)和O2O進行了假設區(qū)分。另外,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通過什么規(guī)律使兩者互動和依存,找到這個規(guī)律,才能使O2O的概念清晰起來。
整本書中,最值得一讀的部分我認為當屬第一部分(后面二部分則分別講業(yè)務應用和組織架構,但拼湊痕跡明顯,浮于表面,不像張波對O2O理論本身的討論來得深刻、有見地),即第一、第二章。正如前面提到的,張波從O2O業(yè)務模型推導出O2O的正解,并歸納了O2O將使中國消費者形成“為生活為消費”的消費理念。與此同時,還非常及時(必要)地介紹了時下熱門的二維碼技術及其對O2O發(fā)展的有利推動。事實上,在我撰寫文本的時候,一旁電視機里正播放著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在播報新聞時介紹說,有興趣參與話題討論的觀眾也可以拍下電視畫面右下方的二維碼參與互動。是的,誠然對于二維碼應用趨勢如何,業(yè)界有唱多和唱空兩派,但就眼下而言,二維碼很火、隨處可見,該技術著實為移動互聯(lián)提供了“虛實相接”的平臺與入口。
作為一名產業(yè)從業(yè)者,6年前張波參與到上海翼碼的創(chuàng)業(yè),該公司開創(chuàng)了基于電子憑證構建業(yè)務的新商業(yè)模型,說白了,其本身就是將線下商家的商品或服務電子化,推送到線上去完成線上營銷引流,線下交易確認的O2O模型。從這個意義上講,張波既是中國O2O最早期的實踐者之一,也是不遺余力鼓吹O2O革命的先驅者。一次,他在某主題演講中談到O2O的本質,他回復說“答案其實就是渠道的碎片化和內容的顆粒度化”,這終究是一場場事先預謀事后張揚的精準、互動的社會化營銷。
最后,對于O2O的未來,當你讀完本書會不自覺地有“移動互聯(lián),O2O大勢所趨”的感覺(也可能是“錯覺”喲)時,我所關心的議題是——大互聯(lián)時代,人與物一切皆可在線、即時,虛擬與真實的界限被打破(模糊),O2O還尚能在否。我期待張波的回應和“張波們”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