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擁有三十六家連鎖店的光合作用書店宣告倒閉。回顧今年,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位于北京大學附近的風入松書店也歇業(yè)關門,雖然發(fā)言人說是暫時性的,將于不久搬遷另開門面,但是直到現在依舊悄無聲息。
書店如同多米諾骨牌般一個個倒下,為此,記者走訪了合肥市幾家書店,了解合肥市實體書店的現狀。
網絡沖擊凸顯實體書店舉步維艱
“其實盜版的書籍對銷售的沖擊力并不大,因為盜版是伴隨著正版成長起來的。”合肥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步行街店王健經理告訴記者,“對圖書影響力最大的是網上便宜的折扣。”
記者在新華書店內見到顧客絡繹不絕,收銀臺旁邊買書的卻寥寥無幾。顧客沈琪一邊翻書,一邊用手機在當當網上訂購了《喬布斯傳》。“新華書店里買這本書是原價68元,當當網享受七五折并且返利,作為消費者當然會考慮到買書的成本,網上價格著實優(yōu)惠。”沈琪與記者聊到,“周末沒事的時候會來新華書店看會書,真要說買的話這兩年也就買過兩三本吧。”
網絡書店拉開的價格大戰(zhàn),對實體書店的沖擊日漸凸顯,“有時候網上書店出售的價格低于我們從出版商那里拿到的價格。”合肥愛知書店的經理向記者透露,“如果沒有之前的限折令,現在我們必然關門了,碰上網絡書店的低價沖擊,我們實體書店沒有應對策略。”“網上書店低成本低價格,現在我們書店的社科類書籍的銷售逐年下滑,只能逐漸縮小社科類書籍,盡量吸收一些迎合市場需求的書籍。”育才書店四聯店老板介紹到現在的市場行情。
高租金難以承受年輕人新消費習慣
說到去買一本心儀的社科類書,記者不禁想到專門經營社科類書籍的愛知書店。“去年,我們從長江西路搬遷到這里,房東加價后大約是原來的兩倍,因為覺得無法談下去了,只有選擇搬遷。”愛知書店經理介紹說,“門面雖然沒有以前好,但是交通還算方便,我們書店又是從1997年開始運營的,口碑不錯,所以基本對銷售沒有太大影響。”
據著名出版人路金波介紹,當今圖書市場,房租與員工工資占據著民營書店銷售總額的50%。而圖書銷售行業(yè)作為一個薄利行業(yè),圖書本身的定價不隨市場變動,很難應付高房租與不斷上調的人力成本。風入松書店也是不堪承受高額的房租,暫時的歇業(yè)關門。
走進圖書賣場,看書的人總是多于買書的人。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大多年紀在35歲以上的顧客習慣先買到書,回家去看,記下買書的日期,買書的地點,蓋上印有自己姓名的章。而年輕人買書的習慣趨向于在一些網絡媒體上看到對這本書的推薦與介紹,然后再開始去網上或者專業(yè)性的書店淘這本書。
“現在的書店顧客群多在35歲以上,年輕人很少,他們也會漸漸老去,長江后浪推前浪。”合肥市愛知書店經理表示出對書店未來的擔憂,“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變老,首先大多數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讀書,其次他們習慣于網購,所以我們這家書店是否還能經營下去是個問題,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