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對物質成就的關注已經(jīng)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種誘惑和社會壓力也迫使大多人紛紛追求世人的認同,而不是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相互攀比薪水就是惡習之一。我們發(fā)現(xiàn),成功故里們,往往都不過于在乎自己的薪水所得,而在乎自己的技能所得。從《出版人:湯姆·麥奇勒回憶錄》、《巴菲特傳》、《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中能看到這些大師們的職業(yè)起步,許多從低薪水、零薪水開始的。
千萬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如果在朋友間閑聊時你這樣說,一定會被認為不真實,而且可能會讓人覺得“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當我們詢問大多職場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會強調:薪水肯定是次要地位的東西。有時一個職位可能沒給你提供很高的薪水,特別是在畢業(yè)時找的第一份工作,但如果在這個職位上能夠學到東西,從做人做事各方面給你補充“營養(yǎng)”,就不應放棄,哪怕是最基層的入門工作。
有些時候為了學到工作經(jīng)驗,為了自己的理想,低于行業(yè)標準甚至是零薪水也可接受。出版大師湯姆·麥奇勒是英國最重要的出版人,在四十多年的出版生涯中,出版有加西亞·馬爾克斯、多麗絲·萊辛、聶魯達等十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當初,湯姆·麥奇勒想進入出版業(yè),他挑中小出版社投簡歷。有面試機會時,當面試官又說沒有職位可以提供的時候,他說:“工資多少不是問題。”
這句看似無足輕重的話起了作用,于是,面試官讓湯姆·麥奇勒下周一來上班。后來,他回顧這段經(jīng)歷坦言:職位很低,薪水很少也可以學到東西。
與湯姆·麥奇勒更厲害的是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慕名格雷厄姆已久,想進入研究生導師格雷厄姆的公司,主動提出愿意接受零薪水。
正是這份零薪水的要求,打動了格雷厄姆,然后才有傾其一生所學,真心指教,然后才有一代股神的出籠。當然,巴菲特自己的天份、努力是基礎,是前提。不過,如果沒有零薪水的大膽建議,巴菲特可能不會被格雷厄姆錄取,日后的股神可能取不到真經(jīng),
剛走上社會的人總愿意在薪水問題上過于糾結。我愿意借用《真北》一書作者,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比爾·喬治的觀點:太看重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有害職業(yè)前途。在比爾·喬治教授采訪的所有卓越領導者中,沒有一位領導者會在職業(yè)生涯早期接收一份賺大錢的工作,以便后來能夠賺到足夠的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安·莫爾從商學院畢業(yè)后曾經(jīng)有許多選擇,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其中待遇最低的那家公司——時代集團。“雖然有許多助學貸款要還,但我還是選擇了這份工作,因為我喜歡雜志。當時我的同學沒有一個人理解我為什么會這樣做,但25年后我們再次重聚的時候,他們徹底明白了。”同學重聚的時候,安·莫爾已經(jīng)是時代集團的主席兼CEO了,成為了“雜志女皇”。
還有“掌上電腦之母”,Numenta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唐納·杜賓斯基,她的職業(yè)起步是從蘋果電腦公司開始的,她接受蘋果公司聘請的時候,收入只有她在一家專業(yè)服務公司的一半。和在哈佛讀MBA時的同學們不一樣的是,杜賓斯基畢業(yè)以后并沒有到什么咨詢公司去當金領,而是在蘋果公司找了一份年薪3萬美元的普通客戶服務工作。此后幾年中,她的頭銜(還有薪水)都在漲了,而且她也逐漸成為了公司軟件事業(yè)部Claris的負責人。“在那里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她說。
廣告巨頭楊·羅必凱公司CEO安·傅潔從商學院畢業(yè)時也是接受了薪酬最低的工作。她解釋說:“你不能單憑賺錢多少來選擇自己的職業(yè)。我當然希望能多賺錢,而且這份工作也的確給我?guī)砹瞬诲e的收入,但如果只是按照賺錢數(shù)量來選擇職業(yè),我很可能會踏上一條完全不同的職業(yè)道路。”
這些人能否成為我們的榜樣呢?
不管你是否愿意把上述成功者當作榜樣,在選擇自己心愛的工作時,尤其是最初的工作時,不妨把薪水看淡些,因為現(xiàn)實中那么完美的事很難發(fā)生。為了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yè),許多人甚至會在職業(yè)生涯剛開始時便拒絕許多高薪工作。這樣的人最終會成為真正的贏家,無論是心理滿意度還是從物質待遇上來說都是如此,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都會比較容易成功。
在職業(yè)生涯早期,金錢的積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但有些時候,金錢的積累并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實質性的影響。事實上,購買的東西越多,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復雜,而不是享受更多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