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騰訊公司迎來了自己12歲的生日。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醞釀一次公司歷史上最重大的戰(zhàn)略轉型。現在您攤開的這本書,正是這次戰(zhàn)略轉型的一個旁白。
作為一個行業(yè)的排頭企業(yè),我們不得不去承擔眺望未來的責任。這是大榮幸,也是大難題,互聯網行業(yè)尤其如此。
我們深知:不管已經出現了多少大公司,人類依然處于互聯網時代的黎明時分,微微的晨光還照不亮太遠的路。我們也深知:在這個行當里,不管一家公司的贏利狀況有多么喜人,也都隨時面臨被甩出發(fā)展潮流的風險。
我們的面前總是有無數條林中小徑,每一條都充滿誘惑,每一條又都通向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和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相比,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東西——無論是財富、技術、經驗,還是團隊、文化、品牌、模式,都要在全新的戰(zhàn)略里被檢驗。哪些是繼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哪些是兼程趕路的拖累,其實很難辨別。
所以當我們走上“開放共享”的轉型之路時,“使命感”和“敬畏心”—這是我們僅有的可以稱得上是財富的東西。
也正是在這種使命感和敬畏心的驅使下,2011年年初我們開了十場“診斷騰訊”閉門會,請了100多位業(yè)界觀察者對我們痛下針砭。您現在看到的,就是根據原始會議記錄整理出來的文稿。
在這些會上、在《X光下看騰訊》這本書里,我們聽到、看到了對騰訊最懇切的批評。公司幾乎所有的高層管理者都參加了會議,而我本人還反復拜讀了這些既刺耳又令人動容的文字。
首先的問題是:我們?yōu)槭裁匆_這樣的會?
12年前,當我們一幫年輕人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就好像栽下了一棵果樹,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為了秋天的果實。而12年后,當年栽下的果樹已經長成了大片的果園,我們這些種樹人才恍然發(fā)現:此時最重要的任務已經不是結出更多的果子,而是照看好整個果園的生態(tài),讓籬笆內外的世界和諧共存。創(chuàng)業(yè)時,只憑自己的勇氣和專注就可以獲得成就;而今天,我們必須勤于求教、廣于問診。只有最寬闊的視野、最敏銳的觸覺才能幫助我們感知整個產業(yè)生態(tài)的細微變化。
走上“開放共享”的轉型之路,也就是在完成從“栽種果樹”到“經營果園”的任務切換。不僅商業(yè)模式上要開放,企業(yè)的心態(tài)模式也要開放,企業(yè)成長的驅動力必須更為多元。過去我們在聽到各類外部意見的時候,雖然也盡可能保持謙虛聆聽的姿態(tài),但評價的標準往往是“正確和錯誤”、“有用和沒用”。而今天,我們知道:所有的聲音都是生態(tài)本身,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根源,都值得我們用心體察。
果然,在“診斷騰訊”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沐浴在多元的智慧中,時而“驚喜”,時而“恨晚”。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次心態(tài)上的洗禮,我們的轉型之路才是腳踏實地的。
也許您還會問:為什么我們要公開這樣的內部文件?
因為它們彌足珍貴。因為它們超越了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精英在此時此刻對整個產業(yè)的深刻思考。
這些建設性的批判對騰訊很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看清楚該把什么留在過去,又該把什么帶到未來。
這些建設性的批判對這個時代很重要。在性格上,騰訊不是一家特別“會公關”的公司,但這并不妨礙我們?yōu)橹袊鐣暙I一種“誠懇聆聽、深切自省”的公司風格。
這些建設性的批判對您或許也很重要。要了解這個時代的中國互聯網及其一流思考者,這份案例沒準就是最佳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