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尼娜·哈奇格恩
莫娜·薩特芬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新近引進到中國內地出版的《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里保持繁榮》一書,英文原版在美國上市的時間是2008年2月(當年11月,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tǒng))。書的兩位作者分別是美國進步中心副主席、曾擔任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任的尼娜·哈奇格恩,以及現供職于奧巴馬政府、曾有過美國駐外使領館和國際商業(yè)咨詢等任職經歷的莫娜·薩特芬。
這本書對共和黨、布什政府治理期間的美國陷入困境進行了分析,駁斥了美國政界、傳媒、民間對國際政治和全球貿易等重大問題的諸多偏見,并著重提出了一個鮮明觀點:美國應當適應其他關鍵大國(及歐盟)的崛起,理解其需要,將這些外部力量納入到美國構建的世界新秩序當中,在能源、國際政治、貿易、核武等領域達成美國主導的共治。
《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里保持繁榮》對美國政界許多重量級人物、政情分析人士產生了較大影響,曾先后擔任福特總統(tǒng)和喬治·布什總統(tǒng)國家安全顧問一職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評價說,“《美國的下個世紀》一書…會給美國帶來福祉。我們對本書所提供的一堂深刻的、務實的、樂觀的課程應當謹記于心”;美國國務院前發(fā)言人詹姆斯·魯賓則認為,書中“提供了應對世界重大挑戰(zhàn)的一種新方法……用一個新的框架權衡了美國的領導力”。而奧巴馬政府迄今兩年推行的內外政策思路,與書中對多項議題的分析和建議達成了一致。可以說,這本書時隔三年,引進到中國內地出版,恰好可以幫助讀者理解美國政策的世紀轉型。
書的導論將中國、歐洲、印度、日本、俄羅斯稱作“關鍵力量”(“關鍵大國”),即有能力支持或阻撓美國實現目標、有能力建設或擾亂世界秩序的國家(或國家聯(lián)盟)。書作者認為,美國與其分別與這五個政治實體暗戰(zhàn)(零和博弈),對“關鍵力量”的崛起感到恐慌并設法遏制,以一系列應激性的、不具連續(xù)性的政策交惡于彼國;倒不如專注于恢復美國自身的實力,回歸世界理性領導者的道路上,抓住各種機會與這些國家共同努力應對挑戰(zhàn)、把握機遇。
書中駁斥了關鍵大國威脅美國安全的說法,一一列舉了美國目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難以應對的直接性外部威脅,或可能造成美國及其民眾重大損失的外部威脅,指出,在這相關問題上,關鍵大國都可以成為美國的伙伴而非挑戰(zhàn)者甚至敵人。同樣,在防止現有世界秩序失控方面,關鍵大國跟美國擁有共同的利益,盡管將限制美國的一部分行動自由、挑戰(zhàn)并要求分享美國的一部分領導權,卻仍然難以脫離美國的掌控。甚至可以說,關鍵大國的穩(wěn)定和繁榮,也關系到美國的切身利益、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
關于“觀念”(意識形態(tài))紛爭,書作者認為,日本、歐洲和印度與美國分享共同的價值觀,而中俄則是實用主義國家,無意且沒有能力對美國構成挑戰(zhàn)。書中特別指出,盡管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不干涉內政”、不附加條件的對外援助政策,近幾十年來確實構成了對美國模式和對外政策的挑戰(zhàn),但需要看到的是,中國模式與政策已經朝著美國的期望發(fā)生調整,況且中國政府一向將商業(yè)、政治等的界限分得很清楚。
書中談到,美式資本主義的道德權威、文化影響,最大障礙在于美國自身的行動,用民主問題專家托馬斯·卡羅瑟思的話來說就是,“追求民主并不一定意味著僅僅專注于崇高的理想而忽略現實利益,但總應該保持些許的言行一致”。而在貿易、能源、金融等方面,美國則需要改變只關注自身利益、忽略關鍵大國及地區(qū)性大國利益的做法,設法推動多邊合作的問題解決機制形成,摒棄在自由貿易、能源安全等政策上言行不一的取向,使美國更能取信于伙伴。
近年來,有關美國可能失去創(chuàng)新優(yōu)勢的說法甚囂塵上,有不少人將之歸結于印度、俄羅斯、中國等國的競爭。尼娜·哈奇格恩和莫娜·薩特芬則不這么認為,提出了“創(chuàng)新帶來雙贏”的觀點,并在總結歷史案例的基礎上,對美國移民政策、科研與教育體系、稅收政策所導致創(chuàng)新活力削弱給予了尖銳的批評,呼吁美國重歸世界創(chuàng)新領頭羊的位置,由此來保住頭號強國的地位。
如前所述,《美國的下個世紀:美國如何在其他大國崛起的時代里保持繁榮》這本書一改美國政界、學界慣用的“歸咎他人(國)、外部因素”的做法,強調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第一要務,在于對自身的調整;通過適當的政策定位,可以讓關鍵大國成為美國保持和重新強化實力的助力,將它們都“深深地嵌入世界秩序之中”。在書的末尾,作者建議美國主導、再拉攏其他五個關鍵力量,組成“核六”組織,強化對大國利益和世界秩序的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