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91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精品久久久

         
        看懂理財單躲開四種“貓膩”
            2010-02-26    作者:李剛    來源:經濟參考報

            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說明書讓人眼花繚亂,如何在那些動人的廣告詞和醒目的收益率里去偽存真呢?
          有很多人不去認真研究銀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一味相信它宣傳的“高受益”,產品買到手后,實際受益并不像說明書所說的那樣高。那么,到底是理財說明書在說謊,還是我們自己的“段位”不高,忽略了一些不該遺漏的信息?總之,我們還是多學多問,不斷增長一些理財知識為好,這樣,我們就能分辨理財產品的優(yōu)劣了。

          風險提示不能不看

          無論哪種理財產品,只要有收益,就一定有風險。而一些理財單的“風險提示”往往容易被忽視,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提示往往是以更小的字體、更淺的顏色,出現在說明書不起眼的角落的。
          所以,在閱讀說明書時,請掌握以下原則:
          由后及前要真正看懂說明書,不妨先看后面再看前面,因為風險提示大多出現在說明書的末尾。
          由淺及深先看淺色字,再看黑體字,因為淺色字是被故意淡化的,商家希望避免被你過分關注。
          由小及大先看小字,再看大字。多數情況下,潛在的風險和可能發(fā)生的虧損會被藏在小字說明里。

          不盲目相信“收益率”

          有許多投資者抱怨:“明明宣傳的收益率有20%,為什么到手時只有15%呢?”這是因為理財單一般所提到的只是“預期收益”。
          所以,投資者在打量說明書中的誘人數字時,必須多幾個心眼。
          ——預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實際收益率,跟蹤市場上以往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可以看到,達到“預期”的概率并不高。
          ——注意看理財單上的收益率是否是年化收益率。比如,一款3個月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是4%,這并不代表你投資10萬元,3個月后能拿4000元的收益,因為這個“4%”是12個月的收益率。因此,即使預期收益到手,投資人也只能拿到1000元的回報。
          ——須將投資幣種引起的匯率損失計算在內。例如投資美國市場的DQII產品,即使實現了理財單上預期的收益,實際收益也將隨著人民幣的可能升值而縮水。

          警惕暈輪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暈輪效應,現正廣泛應用在理財單上。它的核心思想是: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fā),由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這就是為什么你通常會在理財單的首頁看到大大的字體——投資3年,美元年化平均回報率28%、澳元33%。
          這種營銷手段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認知心理——只看見他們認同或追求的,而對其他問題視而不見。商家會在有些產品說明書的醒目的地方寫上“零手續(xù)費”“零管理費”等字樣,但卻會在不顯眼的地方標注需收取費用。
          因此,閱讀理財說明書時,千萬記住:不要讓暈輪效應蒙蔽了你的雙眼。

          遵循“白馬非馬”的邏輯命題

          在研究理財單時,不妨借用中國古代邏輯學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說。原本這個邏輯命題探討的是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的問題,而如今,同樣的道理可以幫助你避開認識誤區(qū):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而迷你債券也絕非債券。
          理財產品供應商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通常會為產品取個大眾化的名字。一來,讓投資者容易接受;二來,產品一旦出現爭執(zhí),還有合同文本為其免責——這是有些金融機構現在遵循的一條潛規(guī)則。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銀行向個人發(fā)售的、在普通外匯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指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的外匯存款。顯然,這和我們知道的“存款”有著較大的區(qū)別,至少它不具備本金無憂的特點。
          還有一種“雙利存款”。根據產品解釋,這是一種和外幣掛鉤的特殊定期存款,可獲得定期利息和期權費收益。也就是說,雙利存款本質上是定期存款加外匯期權。顯然,這一產品與存款相比,收益率有可能會高于存款利息,但同時失去了存款的保本特性,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
          如果只看到“雙利存款”的存款,而不作它想,那就又回到了“白馬是馬”的邏輯老路上了。

          相關稿件
        · 銀河證券北極星1號理財產品即將發(fā)行 2010-02-26
        · 在售銀行理財產品[2010-02-26] 2010-02-26
        · 虎年保險理財 分紅險仍將唱大戲 2010-02-26
        · [理財信箱]家庭負擔較重月收入1700元小白領持家有方 2010-02-26
        · 深圳發(fā)展銀行:推出黃金加信托雙重理財產品“金娃娃” 2010-02-26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