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末,國債認購情況略顯清淡,顯示出市場謹慎情緒加重。機構表示,在通脹預期下,浮動利率債券的基準利率會隨著通脹的上升而自動上浮,應規(guī)避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
認購情況略顯清淡
9月23日,財政部公告,當日招標的五年期固息國債獲得8億元追加認購,最終發(fā)行量確定為268億元,中標利率2.90%。本期國債投標量401.7億元,扣除追加后所得的投標倍率為1.51倍,認購情況略顯清淡。而2.90%的中標利率盡管也在市場預期范圍之內,但仍顯著高于此前主流機構2.87%的預測均值水平。
分析機構表示,由于本期債券繳款日為9月28日,距離十一長假已經十分之近,商業(yè)銀行為保證節(jié)日期間的流動性充裕,對于本期國債認購略顯消極,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升了本期債券的發(fā)行利率。除此之外,9月21日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剛剛在銀行間債市招標發(fā)行了200億元五年期固息金融債,期限的重復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已經認購較多的機構對本期同期限的國債選擇回避。
市場顯示謹慎情緒
在五年期國債招標的同時,國家開發(fā)銀行同日也招標了一期總額400億元共計三個品種的次級債。招標結果顯示,三個品種全部招滿。其中300億元15年期固息品種由于國開行定出5%的票面高利率,認購倍率超過16倍。而在其他兩個品種的投標中,按季付息的10年期Shibor浮息債發(fā)行量為30億元,前五年基本利差為100基點;12年期以一年定存利率為基準的浮息債發(fā)行量為70億元,前七年基本利差140基點,這兩期浮息債的認購情況也都十分火爆。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仍強調,在近期主板市場擴容壓力加大、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集中發(fā)行的背景下,機構仍普遍“樂意”去配置本期國開行次級債,顯示出主流機構對于債市后期走向較為謹慎。
浮息品種受偏愛
機構分析表示,從目前來看,國債市場只有一個產品可以對抗通貨膨脹風險,即浮動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的基準利率會隨著通脹的上升而自動上浮,規(guī)避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同時,正的利息收入和確定的到期面值償付,則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穩(wěn)定的正收益,理應成為應對通脹最好的投資品。
國都證券固定收益部門有關分析師表示,除15年期固息品種由于發(fā)行前確定的票面利率大大高于二級市場而被追捧外,兩期浮息債的熱銷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流機構對于浮息品種的偏愛。在近期市場對于遠期通脹的預期有所加深的背景下,目前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機構對于第四季度債市持謹慎態(tài)度,中短期內市場資金面的充裕或難以支撐節(jié)后市場繼續(xù)上行。
同時機構也認為,國內的浮動利率債券還有兩方面問題。一是發(fā)行量實在太小,特別是國債,財政部已經數年沒有發(fā)行過一期浮動利率國債了,浮動利率債券的發(fā)行方大多是銀行和企業(yè)。因此浮動利率債券缺少一個無風險的基準利差,定價存在一定的難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浮動利率債券都存在基準利率不合格的問題。7天回購利率和1年定存利率作為浮動利率基準都有著致命的硬傷。Shibor利率是最貼近市場的,但是由于目前還只是一個報價利率,因此作為基準缺乏對沖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