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產業(yè)升級外,金融改革或將成為中國經濟驅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芬恩·基德蘭德博士6月13日做客“對話諾獎大師”研討會時作出上述表態(tài)。
芬恩·基德蘭德教授一直堅持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分析與探究。在他看來,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驅動。
十八大之后,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同時也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yè)結構升級的新挑戰(zhàn),中國宏觀經濟走向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對產業(yè)升級頗有研究的芬恩指出,對于歐洲等國家來說,長期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量就是創(chuàng)新、開發(fā)新的產品,換而言之就是產業(yè)升級、技術變革。
芬恩·基德蘭德教授認為除了產業(yè)升級,金融改革或將成為中國經濟驅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目前金融領域不充分競爭帶來資源配置效率上的損失,也就是說,同樣的資源,如果是金融領域在充分競爭情況下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大福利。”
對于中國現(xiàn)在金融改革提出要利率市場化,芬恩認為,利率市場能使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率。舉個例子,1981年智利和墨西哥他們發(fā)展水平差不多,但是智利選擇利率市場化,墨西哥沒有,后面看智利的發(fā)展是優(yōu)于墨西哥的。
芬恩·基德蘭德教授指出:“目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很多銀行都是國有的,他們在批信貸額度上會傾向于國有企業(yè),這就會使得資源傾向于原本就已經勞動密集型的產業(yè)中,并非實現(xiàn)了最優(yōu)的資源配置。這就意味著政府關鍵要做的事情是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更好資本形成,優(yōu)化金融的資源配置能力。”
針對中國目前主要靠房地產拉動經濟,芬恩·基德蘭德教授提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是“長期投資”,也就資本形成這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最大。其實房地產是一種消費經濟,如果用房地產來驅動經濟增長的話,肯定也只是一個表面上的增長,不會在長期下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應夸大它對GDP的影響。
以愛爾蘭、西班牙為例,西班牙在九十年代末期和2008年之前經濟增長非常快,主要靠房地產以及各種各樣建設活動來推動,但是它經濟其他領域的勞動生產率卻不理想。
因此一個國家應該為了換取長期經濟增長,可以愿意接受短期內經濟增長減速,這在很多經濟學家中已經達成一個共識。芬恩建議中國要以此為鑒,因為擴張房地產業(yè)不是解決長期問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