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請審查預算報告,報告包括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3年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總體良好。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預計8%,赤字率將保持在2.1%。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全國人大代表稱,總量、結構皆體現(xiàn)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圖,預算改革多頭齊進、亮點頻現(xiàn)。
回望 2013年壓縮支出,不擴赤字
2013年全國財政收入129142.9億元,比2012年增長10.1%。全國財政支出139744.26億元,增長10.9%。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7.1%,中央財政支出增長6.8%。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與預算持平。
報告稱,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低于年初預算預計的增幅;下半年經濟企穩(wěn)回升,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速回升,加上一些一次性增收因素,全年財政收入比年初預算略有超收。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財政廳廳長王一宏告訴記者:“2013年在經濟指標走低的情況下,全國財政收入能增長10.1%,難能可貴。從結構上看,中央和地方的結構關系,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的比例關系,以及財政收入內部稅收和非稅收入的比例關系,都表現(xiàn)出結構優(yōu)化和質量改善的態(tài)勢。”
“需要注意的是,支出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重點支出的力度得到加強,特別是涉及教育、科技、衛(wèi)生、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增長水平都比較高。”王一宏說。
“財政收支運行穩(wěn)健,赤字水平控制有力。中央本級赤字規(guī)模沒有突破年初預算,地方也控制在年初的收支差額以內,去年收支矛盾這么尖銳的情況下,收支缺口沒有加大,這是不容易的。”王一宏稱。
前瞻 2014年財政收支總量與結構皆顯積極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139530億元,增長8%。加上從中央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調入1000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總量為140530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53037億元,增長9.5%,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993億元,支出總量為154030億元。
王一宏說:“2014年預算草案中,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安排增長8%,我認為收入增長積極穩(wěn)妥、留有余地。8%的增速和經濟增速是相協(xié)調的,從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看這個指標不算低,需要花費很大工夫才能落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記者:“收入增長8%是一個比較務實的選擇。因為從整個經濟形勢來看,2014年將是比較艱難的一年。”
與2013年相比,收支差額的13500億元比2013年增加1500億元,而赤字率為2.1%左右,與2013年持平。“2014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同時赤字率保持不變,體現(xiàn)宏觀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財政平穩(wěn)運行。”報告稱。
“從總量方面來看,適當擴大赤字規(guī)模意味著積極財政政策保持一定擴張性,而赤字率不變則體現(xiàn)了積極財政政策的穩(wěn)健性。”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他說,赤字率之所以沒有縮小,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去年的財政收入增速就明顯下降,今年財政收入增長的預期明顯不如以前;二是支出的剛性和剛性支出的比例還在明顯增大。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下,財政收支矛盾是越來越突出,有必要通過赤字的方法來化解矛盾。不過,他也指出,赤字擴大一點,也意味著財政風險也隨著增大,但是赤字率保持不變,則意味著財政風險是可控的。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赤字率和2013年持平,赤字規(guī)模適度擴張,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要通過支出的適度擴張來保民生、穩(wěn)增長、調結構。舉例而言,新農合標準從280元提高到320元。我們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擴大支出。”
白景明告訴記者:“對于結構的調整而言,市場本身有自發(fā)性,政府的作用要使自發(fā)性得到合理擴張,通過政策手段使結構符合一個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報告指出,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要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如厲行勤儉節(jié)約,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清理規(guī)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一般不采取掛鉤方式,編制預算時據實安排重點支出,不再采取先確定支出總額再填項目的辦法。
報告還指出,要進一步優(yōu)化轉移支付結構,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轉移支付。清理、整合、規(guī)范專項轉移支付,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資金規(guī)模,建立健全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將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由2013年的220個減少到150個左右。加強財政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騰出資金重點用于農業(yè)、教育、社會保障、衛(wèi)生、大氣污染治理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的支出。
改革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多頭齊進
瀏覽整份報告可以發(fā)現(xiàn),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亮點頻現(xiàn)。
報告指出,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由收入任務數變?yōu)槭杖腩A計數。
劉尚希說,這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是考慮到約束性預算會給經濟“熱上加熱”、“冷上加冷”,即可能加劇經濟的波動。經濟總是有波動的,有時好有時壞。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往往財政收入也會相應減少,若為了完成收入預算任務,往往可能出現(xiàn)收“過頭稅”的情況,這將加劇經濟的下行;而在經濟較熱的時候,往往稅源充足,稅收任務也容易完成,政府就傾向于少收稅,這樣就容易刺激經濟“熱上加熱”。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點則在于,報告提出,根據國家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宏觀調控需要,確定中期財政政策,研究編制三年財政規(guī)劃,對規(guī)劃期內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項目,研究政策目標、運行機制、評價辦法,并強化其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提高財政政策的綜合性、前瞻性和可持續(xù)性。
劉尚希表示,中期財政規(guī)劃是為了增加財政預算安排的前瞻性問題。他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年度預算是“一年看一年”,好比“盯著腳尖走路”,可能迷失方向,也容易造成年度和年度之間脫節(jié),有礙預算的連續(xù)性。
“中期預算則能解決這個問題,避免預算年度之間的脫節(jié),使得預算與宏觀經濟政策相銜接。對比而言,三年財政規(guī)劃是宏觀性的、方向性的,年度財政預算是操作性的、執(zhí)行性的。”劉尚希說,三年財政規(guī)劃和年度財政預算既有銜接,又有分工,既有長期的考慮,又有短期的落實。
楊志勇認為,編制中期財政規(guī)劃,可以使得預算安排、預算執(zhí)行更貼合實際,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年末集中花錢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