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備受關注的中誠信托30億元礦產信托項目兌付問題在到期日前夕意外獲得解決。中誠信托近日公告稱,其“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兌付問題已與意向投資者達成一致。而工商銀行向投資者表態(tài)稱目前能夠兌付本金,不能兌付利息。
網民認為,盡管“兜底”的解決方式讓購買該信托產品的客戶松了一口氣,但高收益“影子銀行”產品存在的種種問題,并未因剛性兌付或暗中兜底而消失,風險仍在悄悄堆積,隨時可能誘發(fā)信用違約風險。網民呼吁,應抑制當前理財及信貸市場“重收益輕風險”的傾向,采取市場化手段引導各方承擔責任,既要強調買者自負,更要做到賣者有責。
“兌付危機”有驚無險
“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集合理財產品終于要歸還本金了,當然第三期的息是沒有了。這個結局讓工行和購買信托產品的客戶都松了一口氣,能拿回本金,息不息的就別計較了。”網民“快一步慢半拍”說。
據媒體報道,部分投資者反映,接到銀行方面通知,可以簽訂一份授權委托書,委托書的內容基本為信托產品投資人將所持信托份額對應的受益權轉讓,最終產品的本金得以兌付。對于目前簽署轉讓協(xié)議的方案,大多數(shù)投資人將選擇接受。先保證本金“落袋”是大多數(shù)投資人一致的想法。
網民“許海波”認為,這可能是皆大歡喜的結果。“工行高調公開宣稱不兜底,不抹黑銀行;地方政府積極推進技改和確權,依法行政、積極化解當?shù)氐耐度谫Y風險;第三方投資人受讓信托股權,中誠信托順利以現(xiàn)金兌付受益人。”
“影子銀行”風險暗中堆積
網民認為,一起“兌付危機”平息并不意味著天下太平。隨著越來越多非標資產的風險暴露,不排除少量信托項目會出現(xiàn)實質性違約。
“近年來,一哄而上、瘋狂發(fā)行的信托產品,大多都是房地產大泡沫衍生的‘怪胎’。它原本就是畸形的、高風險的,隨時可能誘發(fā)信用違約風險。”網民“董登新”說。
網民“凱恩斯”也表示,目前中國金融體系不斷開放但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國社會融資處于投機融資和龐氏融資階段,大量金融產品涌現(xiàn),大部分突破75%存貸比的限制,明顯屬于監(jiān)管套利,可百姓確是深陷其中的受害者。目前信托及理財產品的借新還舊比例占其總規(guī)模一半以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此案也給全市場影子銀行通道業(yè)務敲響警鐘!”網民“張后奇”說。
應引導各方承擔責任
網民“AlanBusinessReview”指出:“兜底,就是信用經濟的破產,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崩潰。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即便兜底了,哪個買信托的委托人會繼續(xù)這個游戲?”
網民建議,應采取市場化手段引導各方承擔責任,使市場參與者樹立起“買者自負,賣者有責”的意識。
網民“張后奇”認為,金融機構有責任引導投資人知曉市場投資風險,警醒投資人過去剛性兌付的信托產品存在風險。
網民“胡順中”表示,通道業(yè)務,需要分清相關各方的責任。如果近乎一手包辦的銀行存在重大過失,應承擔主要責任。當然信托公司若疏于盡調審查,也應承擔部分責任。若是正常情況下運營出現(xiàn)的系統(tǒng)性及市場風險,投資者也可接受買者自負的責任。
“影子銀行也好,信托業(yè)務也好,核心是使用不同的工具為企業(yè)信用、金融風險定價,不加管束的結果,就是所有的金融手段都蛻變?yōu)槭忱湕l上的高利貸者,是建立規(guī)范警告‘高老頭’們的時候了。利,可以得,責任,也必須負……”網民“葉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