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568845億元,比上年增長7.7%,雖然完成了目標,但國民經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努力解決的問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2014年面臨的主要有產能過剩、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等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背后的體制機制問題,建議中央政府要從推動地方體制機制改革入手進行管理。
牛犁認為,化解產能過剩,作為國有經濟的領域,許多是政府干預下形成的,要繼續(xù)采取一些相關的行政手段去淘汰落后產能;而市場領域,更多要依靠市場辦法,如不斷完善資源產品價格機制,避免過去大量的廉價使用土地,或者說資源價格偏低,如果有過低經營活動余地的空間,落后產能就沒法存在。此外,要加大環(huán)保,進一步不斷完善相關體制,加大環(huán)境保護開支,“這樣總體上產能過剩會有相當一部分必須要淘汰掉,但是短期可能會帶來鎮(zhèn)痛,對于長期的發(fā)展是有利的”。
牛犁表示,化解財政金融風險,首先要規(guī)范清理地方政府平臺。金融危機之后,地方債務增速過快,所以先摸清家底,出臺規(guī)范化政策。“特別是作為平臺融資,更多的必須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不能用于一般競爭領域投資,”政府主導下提供公共服務為核心,要公開透明,讓全社會來監(jiān)督。
第二,建立長效的償債機制和辦法,如考慮部分國有資產的轉讓,或資產的證券化等。“不僅摸清楚債務點,還要摸清楚資產的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償債機制。”
第三,建立債務處理的獎懲機制。地方政府債務處理得好的話,給予獎勵;如果處理不好,給予相應懲罰,“特別對于部分轉移支付資金,搞得好,當然可以寬松一些,如果搞得不好,那就得去約束,不是說盲目的、漫無目的去借錢,這是不行的。”
牛犁認為,要嘗試讓地方政府自主去發(fā)債,以滿足有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建設的資金需要,“所以改革,就是這些方面要嘗試,推進地方政府的責任意識,讓其承擔這些責任,從這種角度去合理科學制定它發(fā)展一些目標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