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tǒng)110人涉案的系列案件,揭開了中儲糧系統(tǒng)運營監(jiān)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如何改進完善我國糧食儲備制度,仍需各方認真研究探討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近期檢察機關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tǒng)挖出110名“碩鼠”,查出利用國家“托市糧”收購政策,以空買空賣“轉圈糧”28億斤,騙取國家糧食資金7億多元,收受賄賂、貪污挪用糧食資金等系列案件,揭開了中儲糧系統(tǒng)運營監(jiān)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2011年11月,中儲糧周口直屬庫原主任喬建軍攜款3億多元外逃,河南省檢察機關立即介入偵查,查明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喬建軍與糧商勾結,讓糧商銷售糧庫中的儲備轉換糧,或虛報“托市糧”收購數量,騙取國家糧食收購資金和差價補貼。賣糧款和收購資金五筆共計2.37億元未入糧庫賬戶,而是直接轉入其指定的個人賬戶,經地下錢莊流出境外。
在查辦喬建軍案件的過程中,河南省檢察院不斷收到有關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的舉報材料,越查線索越多,目前已立案查辦110人。其中涉及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干部員工81人,包括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原總經理李長軒、原副總經理楊宏杰,以及26名直屬糧庫主任等處級干部。目前,系列案件中,有一部分已經法院審理判決,例如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原總經理李長軒近日以受賄1407.9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893.6萬余元,被判處無期徒刑。還有多起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據河南省檢察院反貪局介紹,查辦的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列案件有五個顯著特征。一是犯罪主體集中,81人中,糧庫主任和財務人員占九成;二是犯罪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在“托市糧”收儲和儲備糧輪換銷售、建庫收庫、虧庫漲庫過程中貪污、挪用糧食資金;三是作案隱蔽、專業(yè)性強,糧庫主任與財務人員直接操作,不通過專業(yè)化偵查手段很難查獲;四是窩案串案居多,幾乎全都是家族犯罪、關聯(lián)犯罪的窩案串案;五是涉案金額巨大,5人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10人超過500萬元。
國家糧庫變成“家天下”
按照2000年中儲糧總公司組建時國務院的批復意見,省級分公司作為中儲糧總公司的派出機構對下屬糧庫的人、財、物實施管理。剖析這一系列案件可見,這種相對獨立、缺少外部地方橫向監(jiān)督的“垂直管理”,一旦“一把手”出問題,上行下效,造成的管理混亂極其嚴重。
從2000年9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組建,到2012年12月9日被檢察機關查處,李長軒擔任河南分公司總經理長達12年,河南分公司已經成為李長軒的“家天下”。據檢察機關查證,李長軒受賄貪污1407.9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893.6萬元。其妻子及一名情婦也成為其同案犯,分別被判處七年和八年有期徒刑。其另一名情婦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原副總經理楊宏杰因涉嫌貪污、受賄上千萬元正等待審判。
判決書中列舉了李長軒收受65人賄賂的事實,其中最醒目的是,25個行賄人是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下屬的各市、縣直屬糧庫的負責人,逢年過節(jié),他們以公款行賄,行賄總額超過300萬元。
如漯河、信陽、南陽、周口、濮陽、鄧州、延津、夏邑等直屬庫負責人行賄都在6次以上;最多的沈丘直屬庫原主任張懷君23次向李行賄190.3萬元。一個十余次向李長軒行賄的糧庫主任說:“人事提拔、調動,資金劃撥等大權都在他手上。為了得到關照,送"過節(jié)費"已是家常便飯。前些年是一次三五千,這幾年都是一次一萬元。”
接受“過節(jié)費”習以為常的李長軒,從下屬糧庫“借”錢也如同拿自家的錢。卷宗顯示,2002年、2007年,李長軒兩次個人用錢向張懷君借80萬元。李長軒只還了20萬元,其余60萬元都由張懷君從下屬公司走賬報銷。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各糧庫主任紛紛效仿李長軒,并有過之而無不及,糧庫基本上都成了糧庫主任的“家天下”。目前已有16名糧庫主任落馬。漯河直屬庫原主任李某涉嫌貪污700多萬元、受賄1000多萬元、挪用上億元;許昌直屬庫原主任何某,兩年內,僅其個人用公款開支消費就達2000萬元,日均超過3萬元,造成糧庫巨額虧損;
沈丘直屬庫原主任張懷君貪污受賄數百萬元……
“制度就像一個籠子,但是拿鑰匙的人不管事,再好的籠子也形同虛設。”一位涉嫌貪污的糧庫主任在接受調查時這樣反思和供述。
河南省檢察院檢察長蔡寧指出,對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tǒng)“一把手”缺乏監(jiān)督,制度不健全,是導致領導層蛻化變質,形成窩案串案的重要原因。
28億斤“轉圈糧”騙取7億元國家糧食資金
案件偵辦中,河南省檢察院組織了24名專業(yè)審計人員,對中儲糧河南分公司部分直屬庫的賬目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審計,一舉揭開了利用“轉圈糧”騙取國家巨額糧食資金的內幕。
從2006年起,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出臺了“托市糧”收購政策,即在市場糧價偏低時,國家以高于市場價的“托市價”收購農民手中的糧食。
肩負國家糧食戰(zhàn)略儲備和平抑糧價穩(wěn)定市場兩項重任的中儲糧系統(tǒng),承擔托市糧收購任務,同時也享有國家專項的政策優(yōu)惠。即每收購一噸“托市糧”可獲得收購手續(xù)費50元、保管費86元,陳糧輪換銷售手續(xù)費30元,還有差價補貼。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一些人把這種優(yōu)惠政策當成了個人謀利的工具。
為方便農民售糧,中儲糧總公司允許有資質的民營糧食企業(yè)參與“托市糧”收購。為了進入“托市糧收儲企業(yè)名單”,賺取國家的補貼和糧食保管費,很多民營糧商不惜重金向李長軒及各直屬庫主任等關鍵人物行賄。李長軒受賄金額中就有300多萬元來自幾十名各類糧商。最多時,河南小麥托市收購的企業(yè)糧庫庫點增加到4200多個。
而糧庫負責人與糧商勾結,玩起“轉圈糧”游戲,騙取國家糧食資金。手段之隱蔽,數額之大,更令人震驚。
按慣例,每年收購新糧前,糧庫要進行陳糧輪換,賣出陳糧,騰出庫容收儲新糧。一些糧庫負責人與糧商串通,由糧商辦理購買陳糧手續(xù),實質上并非真正買;“托市糧”收購時,糧庫偽造收購農民糧食的單據。檢察機關偵查中發(fā)現,有的糧庫存有成箱的農民身份證復印件,專門用來偽造收購憑證。這樣,賬目報表上一出一進,糧庫賺到了國家每噸166元的手續(xù)費和巨額糧食差價補貼,而實際上,在這樣的虛假交易中,糧庫的陳糧原地未動,“托市糧”也沒有收購。
據河南省檢察機關調查,中儲糧河南分公司51個下屬糧庫,至少有35個存在“轉圈糧”。最多的寧陵縣直屬庫4年“轉圈糧”3.6億斤,鄧州和滑縣直屬庫3年各“轉”了2億多斤。已查出河南各直屬糧庫“轉圈糧”28億斤,總價值28億多元,直接騙取的國家糧食資金超過7億元。
更深層的隱患是,“轉圈糧”使國家糧食儲備的家底變得撲朔迷離,直接危害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中儲糧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賬面顯示,當年從農民手中收購了全省80%以上的糧食,而實際收購量不到50%。據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業(yè)內人士估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每年存儲的糧食至少有1/6是“轉圈糧”。
建庫收庫、虧庫漲庫成慣用伎倆
據調查,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此前的糧食存儲點70%是租用企業(yè)和民營糧商的庫房。一些糧商大肆行賄,使自己的糧庫能參與“托市糧”收購代儲業(yè)務,賺取國家的糧食收儲補貼。張懷君從直屬庫挪用公款230萬元作為他和李長軒建倉庫的個人入股資金,每年分紅20萬元。至案發(fā)時,兩人各獲紅利120萬元。
比賺取國家糧食保管費更快的賺“黑錢”的辦法,則是在建糧庫和收購糧庫等環(huán)節(jié)上“啃”國家一口。調查發(fā)現,有的糧庫在自建糧庫過程中,偷工減料,虛報庫容,甚至虛報根本不存在的糧庫,騙取國家建庫資金。周口一家企業(yè)自建一座糧庫,后來高價賣給中儲糧。在這個“收庫”過程中,李長軒從這一企業(yè)獲得賄賂400多萬元。其中的漏洞有多大,可想而知。
調查中,不少糧庫還通過虧庫和漲庫,蠶食國家糧食資金。河南中儲糧系統(tǒng)曾有4200多個企業(yè)代儲糧庫,由于監(jiān)管不嚴,有的糧庫糧食收購入庫時缺斤短兩,存儲中被盜賣等導致的虧庫非常普遍。如漯河直屬庫下屬的一個代儲庫,2010年就被偷賣掉3萬噸價值6000萬元的小麥。據河南省檢察院反貪局掌握的情況,2011年,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下屬各糧庫虧庫總數達26萬噸。
更有甚者,通過往庫存糧食中加沙土等雜質,制造漲庫,從中謀利。臨潁縣一個代儲庫點為彌補盜賣糧食形成的虧庫,向庫存糧食中摻雜使假,因摻沙數量過多,形成“漲庫”,即出庫數量超過了入庫數量。臨潁分庫原主任竟將多出的400噸變賣80萬元,據為己有。這樣的案例,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下屬糧庫并非個案。
莫讓“垂直管理”變?yōu)楸O(jiān)守自盜
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tǒng)涉及110人的系列案件,暴露出了管理監(jiān)督上的諸多問題。有關專家認為,各方應認真研究探討如何改進完善我國糧食儲備制度。
這一系列案件突出暴露了中儲糧系統(tǒng)縱向監(jiān)督無力,橫向監(jiān)督缺失的嚴重問題。
據李長軒供述,他擔任分公司總經理的十多年間,除了例行的會議、活動和上報有關材料,中儲糧總公司很少過問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況。有時也會派人下來檢查,基本上都是領著去幾個管理比較好的糧庫看看就走了。據河南分公司人員介紹,2008年,收到“轉圈糧”的舉報,中儲糧總公司也曾派審計人員在河南分公司多個糧庫展開大規(guī)模的專項檢查,只查出一千多噸“轉圈糧”,最終不了了之。
正如李長軒供述,省公司也很少過問下屬各糧庫的情況。記者調查了解到,河南分公司作為中儲糧總公司派出機構,不具有企業(yè)法人資格,下屬糧庫是獨立核算的企業(yè)法人,所以分公司對下屬糧庫主要是人事管理。在業(yè)務上,只有糧庫監(jiān)管、大塊資金的劃撥和報表統(tǒng)計,因此各糧庫在糧食購銷等業(yè)務運營上仍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機構設置上的先天不足,給各糧庫主任及財務人員勾結糧商“暗度陳倉”提供了可乘之機。省公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監(jiān)管松散,加上人員多年不交流調整,各糧庫負責人便長期盤踞作案。
一個典型案例是,喬建軍在周口直屬庫主任崗位上干了10年,2011年攜款外逃前,他先期將妻子孩子投資移民美國,2008年至2011年開始轉移資金,此間他先后10次赴香港、7次去美國,并用其他名字另辦一套護照,28次出境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而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對此都未加干預,也未履行審核保管其護照的職責。以致喬建軍外逃直接造成虧庫15.25萬噸,直接損失3億多元。
縱向監(jiān)督軟弱無力的同時,外部監(jiān)督也處在缺失狀態(tài)。對中儲糧這樣的央企,地方黨委、政府職能部門沒有日常監(jiān)管的權力。而中儲糧作為資金密集型央企,業(yè)務相關的銀行本應監(jiān)督糧食資金使用,但實際上監(jiān)管作用也發(fā)揮不力。
由此,垂直管理成了“天高皇帝遠”,無人監(jiān)督,無人管理。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國家糧食局原局長、中國糧食儲備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白美清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認為,以中央儲備為核心、地方儲備為支柱、社會儲備為基礎的中國糧食儲備制度是糧食流通領域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成就。實踐證明,中央儲備的核心作用是顯著的,為抵御國際、國內糧食市場波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白美清也認為,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的窩案串案令人震驚,教訓慘痛。案件暴露出管理層面的嚴重問題,要深刻總結教訓,研究改進管理辦法,實行有效的監(jiān)督,人員要經常調崗輪換。
河南省檢察院查辦該系列案件后所做的檢察建議指出,目前中儲糧系統(tǒng)是“兩級法人三級管理”,省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造成下屬糧庫主任權力過大。建議科學設置中儲糧公司及下屬糧庫的組織架構,從體制上杜絕漏洞和弊端。同時建議,將總公司一家監(jiān)管,改為政府行業(yè)主管部門和中儲糧總公司共同監(jiān)管,地方相關職能部門也參與監(jiān)管,并可實行片區(qū)巡視管理制度,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糧食業(yè)界人士提出,中儲糧在經營運作流程上存在巨大漏洞。目前儲備糧的收購、存儲和銷售都由中儲糧一班人操作,僅靠相關業(yè)務銀行監(jiān)督資金使用,監(jiān)督管理很難到位。建議將三個環(huán)節(jié)分開,如由國家發(fā)改委、糧食局負責制定中央儲備計劃,由中儲糧公司負責落實收糧、存糧,輪換糧銷售必須交由其他企業(yè)負責,形成互相監(jiān)督制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