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和調整的過程中,穩(wěn)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控物價是中國宏觀調控的平衡術需要轉好的四個“球”。經濟變局中,眾說紛紜,為廓清迷霧,即日起,中國新聞網財經頻道推出中國經濟觀察系列評論。力求理性闡釋中國經濟大勢,客觀梳理當下經濟脈絡,密切關注經濟結構調整,深度解析經濟改革和政策動向,以期為讀者呈現(xiàn)真實的中國經濟。
央行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6月份外匯占款環(huán)比減少412億元,這是7個月以來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首次負增長。專家分析,主要是人民幣升值預期見頂,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大對異常資金流動的打擊和美聯(lián)儲提及退出QE等因素所致;未來外匯占款增長會正負交替;外匯占款減少可能加大市場資金面的壓力,但短期內或不會降準,央行可能通過重啟逆回購來緩解流動性壓力。
7個月來首次負增長 下半年可能實質性縮減
據(jù)央行統(tǒng)計,6月份中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余額為6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3887.46億元,比5月份的274299.51億元減少了412.05億元。這是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自去年11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分析,6月外匯占款負增長的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6月底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發(fā)酵,銀行將外匯資產轉換成人民幣資產,緩解流動性壓力;其次是6月份美聯(lián)儲稱可能退出QE,資金流出;6月份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見頂,可能出現(xiàn)貶值,也會加大資金的流出力度;最后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的“20號文”對異常資金流入有威懾力,異常資金流入就會減少。
他強調,用“外匯占款-FDI-貿易順差”來衡量“熱錢”的流進或流出并不準確,其實只要看外匯占款的增長是正是負,就能夠判斷外匯資金是流進還是流出。
“外匯占款負增長表明了資本流出的壓力。”招商銀行總部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6月美聯(lián)儲明確了退出QE的時間表,導致美債收益率和美元大漲,海外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提高,資本從國內流出。他也認為,外管局的“20號文”導致商業(yè)銀行的購匯需求加大,收到外匯之后選擇不向央行結匯。
央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五個月金融機構的新增外匯占款分別為:6836.6億元、2954.3億元、2363億元、2943.5億元、668.62億元。
對于未來外匯占款的走勢,趙慶明認為有進有出是正常的現(xiàn)象,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期會是一個重要主導的因素。劉東亮則表示,下半年的外匯占款增長肯定會正負增長相交替,總體上會比上半年出現(xiàn)實質性縮減。
短期或不降準 重啟逆回購緩解流動性壓力
6月份的外匯占款數(shù)據(jù)一出爐,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即表示,央行的流動性管理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降準的可能性提高,至少公開市場會重啟逆回購。
確實,自6月底以來,銀行間市場隔夜和7天回購資金利率都維持在3%-4%的相對高位運行,市場流動性很難回到上半年的寬松局面。趙慶明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外匯占款負增長肯定會抽走流動性,但環(huán)比減少400多億量不是很大。
劉東亮也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分析,外匯占款減少的話,新增流動性的渠道就被堵住了,資本持續(xù)流出的話,市場資金抽緊,資金面壓力肯定會加大。“央行要注入流動性還是有很多措施的。”他認為,要看央行的政策態(tài)度是維持像6月份一樣的謹慎,還是會發(fā)生變化。
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央行已持續(xù)投放大量資金,但貨幣利率穩(wěn)定在3.7%,中樞明顯提升,資金凈流出可能是重要原因。
為緩解6月底以來的市場資金緊張,央行已經連續(xù)四周在公開市場上“零操作”。外匯占款減少可能導致市場資金面再度收緊,央行可能會采取什么措施來應對?
“短期內降準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存款準備金率是比較嚴肅的工具,信號作用也比較強。”趙慶明表示,還要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的增長情況,如果7月份外匯占款繼續(xù)大幅地負增長,有可能降準來注入流動性。他認為,市場還有八、九千億央票將陸續(xù)到期,這會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央行在公開市場重啟逆回購的可能性更大。
在劉東亮看來,如果下半年外匯占款持續(xù)收緊的話,通過降準來注入流動性是比較好的選擇,公開市場操作能夠緩解資金壓力,但長期滾動操作有一定的成本。
“近期央行可能不會重啟央票發(fā)行,而是在公開市場上重啟逆回購來對沖流動性壓力。”劉東亮也判斷,短期內不太可能降準,央行可能會繼續(xù)觀察7月份的外匯占款走勢和美聯(lián)儲退出QE
是否明朗;如果資金流出壓力進一步加大,央行可能就會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