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全球主要央行普遍希望將人民幣及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納入應急現(xiàn)金儲備。這一變化可能使全球儲備貨幣的概念被重新定義。鑒于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增長乏力,而新興經濟體擴張迅猛,央行普遍希望本國的外匯儲備能夠反映出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儲備貨幣的多樣化將使央行擁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更好地應對緊急情況。
在這篇調查報告中,經濟學家Aideen Morahan和Christian
Mulder發(fā)現(xiàn),外匯儲備規(guī)模在2萬億美元以上的央行都希望對投資組合中的貨幣結構進行調整。這份調查是在去年進行的。
目前,幾乎所有外匯儲備都是以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瑞士法郎的形式存在。截至2012年底,其他貨幣在央行外匯儲備資產中所占的比重約為3.4%,2002年時不足1%。相比之下,目前全球經濟增幅中約有一半來自新興市場。但IMF的調查顯示,這種狀況有望改變,特別是在新興市場開始放松外匯限制并大力發(fā)展本地金融市場的情況下。
外匯儲備管理者對于大宗商品出口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貨幣尤其抱有興趣。作者稱,在新興市場貨幣通常被認為無法進行投資的情況下,大宗商品貨幣可以被視為新興市場貨幣的替代品。大家對人民幣的興趣也尤為濃厚。約36%的央行外匯儲備經理表示,他們正在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前IMF中國問題專家Eswar
Prasad等一些經濟學家都預計人民幣將在10年內成為主要儲備貨幣。
此外,G20也已經將發(fā)展新興國家的債券市場作為首要任務,這將使各國央行增添外匯儲備資產時擁有更多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