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首腦峰會近日結束,公允地說,此次峰會突破不少,增長與就業(yè)契約、歐洲穩(wěn)定機制(ESM)直接注資銀行與購買重債國的國債。正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所言,這些成果都是“幾個月前根本無法想象的”。難怪峰會還沒結束,上周五全球股市、匯市、大宗商品市場便漲聲此起彼伏。
但細品起來,這些措施的效果真有那么大嗎?12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對于歐元區(qū)這樣的體量來說,是否有足夠的作用,質(zhì)疑的聲音不少。另外,外界關注的銀行業(yè)聯(lián)盟,雖經(jīng)千呼萬喚,但未見真容。雖然ESM直接注資銀行與購買重債國的國債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一個重大突破,但它的實施還要有一系列的重要條件,包括建立統(tǒng)一監(jiān)管機制、需要歐元區(qū)17個國家一致同意方可。
眾所周知的是,歐盟應對危機一貫以反應遲鈍著稱,這次給西班牙與意大利畫的兩張大餅,要真想吃到嘴里,還得費一番周折。而市場的反應卻是瞬息萬變的,它可不會等歐盟走完程序才發(fā)作。
此外,看到許多媒體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此次峰會中成為輸家,但這要看這筆賬如何算。雖然在上述問題上作了妥協(xié),但在根本問題上,如發(fā)行歐元債券、給ESM銀行執(zhí)照等,默克爾卻沒有讓步。這當然也和當前歐元區(qū)的政治格局有關。自從5月份奧朗德上臺后,歐元區(qū)要求增長的呼聲就特別強烈。希臘議會兩次大選就說明了這一點。在西方憲政體制下,一個政治家要想繼續(xù)執(zhí)政,就必須順應這種潮流。
此次默克爾在上述問題上的讓步,也可以理解為給西班牙的拉霍伊與意大利的蒙蒂一個面子,這樣他們二人就可以繼續(xù)執(zhí)行既定的政策,這對德國與默克爾來說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另外,允許ESM直接注資銀行需要歐元區(qū)17個國家一致同意方可實施,這其實也是授予德國等國家“一票否決權”。而西班牙與意大利,也會心甘情愿地落實緊縮措施。這也是政治的技巧,有時候胡蘿卜比大棒更有效。而她答應的1200億歐元的資金,細細拆開看,真正需要德國政府掏錢的,數(shù)量并不多。
盡管此前默克爾在關于緊縮與增長的博弈中顯得強硬有余而靈活不足,但此次峰會的結果卻證實,默克爾不愧是混跡多年的政壇老手,手段十分老辣。幾番較量下來,既讓人家掙了面子,又保住了自己的“里子”。倒是新上臺的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反而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土老冒”,被“默大嬸”幾下子就玩得暈頭轉向,稀里糊涂地答應了財政契約,只落得一個增長契約的“空頭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