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少計利潤28億元,中鋼集團虛增銷售收入近20億元……國家審計署掀起的審計風暴將眾多央企推向了風口浪尖。而隨著這些央企種種財務亂象的曝光,它們背后的審計單位——國際“四大”會計機構在華的審計操守也再一次遭到了強烈質疑……
諸多央企深陷審計風暴
近期以來,國家審計署對外披露了一大批央企的財務審計報告,所有被重新審計的企業(yè)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財務問題,這批審計報告的披露也引發(fā)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據(jù)悉,根據(jù)國家審計署的審計結果,涉及問題比較大、比較嚴重的企業(yè)主要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南方電網(wǎng)和中鋼集團等公司,而問題則主要集中在資金挪用、虛增或瞞報收入及利潤、濫發(fā)獎金及福利和偷稅漏稅等方面。
單就財務處理問題而言,審計結果顯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公司合計少計利潤超過28億元;中鋼集團虛增銷售收入近20億元;寶鋼集團1999年至2010年間多計利潤16.15億元,其中僅僅2010年度一年寶鋼集團就多計利潤11億元;中核集團2009年多計利潤11.07億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9.48%;南方電網(wǎng)也虛增了9.1億元的利潤……
“四大”責無旁貸
所有接受審計的央企或多或少被審計出財務問題,而且不少企業(yè)被審計出的財務問題額度動輒數(shù)十億元,如此龐大的數(shù)目,在分析人士看來,涉事的相關審計機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jù)記者調(diào)查,這些央企的年度審計業(yè)務幾乎被畢馬威、普華永道等國際四大知名會計機構壟斷。
“如果僅僅只是違規(guī)發(fā)放福利和資金挪用問題的話,那么審計機構至少還能說得過去,但實際上不少央企存在的問題還涉及到財務的會計處理甚至是財務造假,對于這些問題,審計機構是無論如何都脫離不了責任的。”北京一名資深市場人士告訴記者。記者發(fā)現(xiàn),央企此次被審計出的財務亂象中,不乏“該合并報表卻未合并報表”、“收入確認”等令人難以理解的低級錯誤。
國家審計署審計表明,2007年至2010年,中國石油未按規(guī)定核算投資收益和管理費用、財務報表合并范圍不完整等,造成少計利潤14.48億元,據(jù)悉,中國石油的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未及時確認代建100萬噸乙烯及配套項目的凈收益,導致2010年少計利潤14.40億元,據(jù)悉,中國石化審計機構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機構的責任不僅要給企業(yè)財務把關,同時也應及時堵住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漏洞,但從國家審計署通報的結果來看,以‘四大’為代表的這些審計機構甚至連最基本的財務把關人這一角色都沒能做好。”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審計“火眼”為何受蒙蔽
“四大”作為享有國際盛譽的知名會計機構,其審計緣何也會出現(xiàn)涉及巨額財務問題的種種亂象?是其業(yè)務能力的問題,還是“四大”的眼睛為利益所蒙蔽?
記者查閱了石化雙雄的年報,去年普華永道從中國石油收取了7000萬元的審計費用,畢馬威則從中國石化收取了6600萬港元的審計費用。此外,銀行更是“四大”審計收入的重要來源。據(jù)悉,工商銀行去年審計費用高達1.74億元,建設銀行向普華永道等支付的審計費用也高達1.4億元,中國銀行向普華永道支付的審計費用更是高達2.15億元……
對于央企財務審計失察的問題,供職于“四大”的一名內(nèi)部人士告訴記者,央企經(jīng)營范圍廣大,資產(chǎn)數(shù)額龐大,審計工作非常艱巨,而且審計機構在會計準則的把握尺度上也不盡一致,出現(xiàn)小幅度的審計偏差是難以避免的,總體上上述偏差不算失真。
不過,北京某高校的一位會計學教授則認為,“作為審計機構,如果在不完整的財務報表上簽字,那這顯然就不能用工作量大或尺度把握不一致來解釋了,這其實是個盡職程度的問題,往嚴重了說,就是職業(yè)操守的問題。我毫不懷疑‘四大’的業(yè)務能力,能夠蒙蔽它們火眼金睛的,顯然是另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