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91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精品久久久

        瘡痍復瘡痍 日本災后重建難上加難
        2012-03-20   作者:記者 何德功 馮武勇 王龍云 東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陸前高田市被沖毀的高田松原車站。記者 何德功 攝  

            陸前高田市的廢墟瓦礫堆。記者 何德功 攝

            “北釜耕人會”的災民包裝收獲的小松菜。記者 何德功 攝

            去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9級地震撼動日本列島,特大海嘯橫掃日本東北海岸,福島核泄漏事故重創(chuàng)日本社會。15850人死亡,3283人失蹤,占日本國土面積約3%的地域受困于核污染,全毀建筑38萬棟以上,基礎設施受損16.9萬億日元,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影響難以估計。
          現在時間過了一年,日本經濟總算挺了過來,產業(yè)供應鏈得以恢復,生產運轉正常。專家預測,在復興需求的拉動下,日本經濟可能會轉入正增長。然而,災區(qū)的重建卻進展緩慢,《經濟參考報》記者造訪災區(qū)看到的依然是滿目瘡痍,經濟發(fā)展前景不明。

          廢墟如山阻礙重建進程

          一項民調顯示,超過86%的市區(qū)擔心焚燒廢墟會導致放射性物質擴散,因此不愿接納災區(qū)廢墟。
          在日本地震災區(qū),隨處可以看到堆成小山的廢墟瓦礫。在宮城縣的女川町,這樣的瓦礫堆有好幾座,在巖手縣的陸前高田市,瓦礫堆有好幾個足球場大,工人們操作建筑機械對瓦礫垃圾進行分類,據日本環(huán)境省推算,海嘯沖毀的房屋廢墟為2252.8萬噸,到2月20日,完成分類的瓦礫僅為117.6萬噸,占5%多一點,政府原計劃到2014年清除所有廢墟瓦礫,現在看來很難完成。
          拋開政策不利、資金短缺不談,當前,妨礙災區(qū)重建工作的最大阻力,就是眼前一堆堆無法處理的廢墟瓦礫。沒有人愿意在一片狼藉的廢墟堆上重建家園,遍布東北災區(qū)的廢墟堆如未能及時清理,震后重建只能是紙上談兵。
          為此,野田佳彥首相號召全國各都道府縣給予合作,日本環(huán)境省也站出來鼓勁。“為促進災后復興,必須跨越這樣的障礙”——日本環(huán)境省制作的巨幅跨版公益廣告刊登在3月6日的《朝日新聞》。紙面上,是一張鋪天蓋地的災難廢墟照片,地點,宮城縣石卷市,攝于2012年2月24日。廢墟堆的下方,環(huán)境省用近乎乞求的語氣呼吁——為了早日實現東北災區(qū)復興,懇請日本其他地區(qū)接受和幫助處理宮城縣和巖手縣的災難廢墟。
          據估算,巖手縣的災難廢墟是該縣11年的垃圾量,宮城縣更多,為19年。日本垃圾分可燃、不可燃和再利用資源三種,可燃垃圾要焚燒處理,不可燃垃圾要掩埋,可利用資源要重新加工,分類工作量很大,災區(qū)明顯人手不足,而僅靠災區(qū)自行處理,也難以消化。
          但到目前為止,只有青森縣、山形縣及東京開始接收和處理災區(qū)廢墟,其他地區(qū)行動遲緩。一項民調顯示,超過86%的市區(qū)町村地方自治體由于擔心焚燒廢墟會導致放射性物質擴散,不愿接納災區(qū)廢墟。秋田、群馬、埼玉、神奈川、富山、石川和大阪7府縣目前表示對此進行研究,但這11個地方能夠接受的垃圾量僅有83噸,離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差距很大。另有29個道縣不表態(tài),還有5個縣明確表示反對。
          同意接收垃圾的地方政府大多數有附加條件,要自行設定放射性物質的標準,核反應堆限制法規(guī)定,核電站產生的垃圾再利用的標準是放射性物質每公斤在100貝克勒爾以下,而在震災后環(huán)境省規(guī)定,每公斤含放射性物質8000貝克勒爾的垃圾灰可以和一般垃圾一樣掩埋,對此,國民普遍不予認同。災區(qū)的垃圾大多遭受核污染,很難達到各縣規(guī)定的標準,另外即使地方政府知事同意,居民不同意也會遇到麻煩,神奈川縣黑巖佑治知事雖然點頭同意,但一些居民堅決反對,在黑巖知事親自出席的說明會上,不少人提出:“如果小孩得了癌癥怎么辦?”黑巖無言以對。
          大地震發(fā)生后,日本全國掀起了支援災區(qū)的熱潮,“紐帶”成為當時全社會的共同口號。然而,“紐帶”的價值如今備受質疑。
          野田首相3月11日呼吁地方政府和公眾克服困難,加快“3·11”大地震和海嘯災后重建步伐。野田在首相府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時提醒公眾日本依然面臨嚴峻考驗。“我懇請公眾認識到,每個人都應直接參與重建……災難來襲時,人們相互幫助,贏得外界稱贊。日本眼下再次面臨考驗。”野田說,希望“災難發(fā)生當天出生的嬰兒10歲時”,災區(qū)完成重建,實現復興。

          增強公信力成為當務之急

          為了給國民更多的希望和信心,野田首相表示,日本政府將通過災區(qū)重建實現日本再生這一歷史使命。
          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宮城縣石卷市飯野川小學,看到了在這里借教室上課的雄勝中學的孩子們,他們?yōu)槲覀儽硌萘恕皬团d大鼓”。孩子們身著黑色T恤,背后印著“堅強地活下去”。由于心愛的大鼓全被海嘯卷走而不知所蹤,孩子們只能在汽車輪胎貼上膠紙制成新的“大鼓”。鼓聲有些沉悶,但孩子們的表演充滿激情,表達出他們堅強的生存意志和復興災區(qū)的決心。他們什么時候才能不再“寄人籬下”,回到自己的學校,孩子們沒有答案。
          仙臺市蒲町小學的學生們面臨著相同的命運,該校主教學樓有2/3的部分下沉,深度達20多厘米,成為不折不扣的危樓,學生們只能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教室里上課。校長佐佐木告訴記者,將來要蓋漂亮的大樓,但問及什么時候動工,佐佐木卻一臉茫然。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為止,很多重建計劃還沒真正地列到議事日程上來。
          記者還了解到,宮城縣南三陸町3300戶人家受災,30多名行政人員死于海嘯,制定復興計劃部門的職員僅有16人,無法做到認真聽取災民的意見。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反映出一個共同的問題:政府應對失策。在反思“3·11”大地震時,很多日本學者就對日本政府提出了嚴肅批評。
          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佐佐木毅在日本《東京新聞》發(fā)表文章指出,一年前發(fā)生的大地震給政治帶來強烈一擊,會促使日本政治重拾活力。然而,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發(fā)現期待的情景并沒有出現。佐佐木毅認為,東日本大地震和核電站事故,對于日本政府而言完全是“意料之外”,但也暴露出日本政府在應急方面存在不足。
          在日本,最基本的社會基礎設施如今已民營化,同時地方分權已相當穩(wěn)定,如何順利推進災后重建成為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在非常事態(tài)下,政府集中掌握平時所不具備的權限并迅速應對,這是一種經典模式。日本政府完全沒有朝這一方向努力的意思。總之,日本政府在處理問題時完全依賴“平時”的規(guī)則。在“平時”,地方分權是大原則。然而,日本政府有必要考慮一下是否無論何時都要堅持這一原則。日本國會還完全沉浸在“平時”的感覺里,政治問題日益凸顯。相比之下,由民間負責的基礎設施方面,在民間機構的努力下,新干線等得到了迅速恢復。日本公共機構問題解決速度之緩慢實在令人著急。佐佐木毅認為,很難說日本政府對過去的一年時間進行了有效利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已經浪費了時間這一寶貴資源。大地震一年后給人的感覺是,難題還將陸續(xù)出現。”
          日本“3·11”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在忙著應對福島核泄漏事故,對于災區(qū)復興事宜議而不決,涉及重建的財源問題更是“難產”,有的時候還成為國內政治斗爭的工具,前首相菅直人被迫下臺便是佐證。在很多日本民眾看來,政治變動甚至推遲了災區(qū)復興,官僚體制導致條塊分割和互相扯皮,影響了重建進程。
          例如,向高地集體轉移和城市規(guī)劃由國土交通省負責,漁港的重建由水產廳負責,其他項目由總務省負責。重建開始之后,各省廳分擔的責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對于大量垃圾的處理,各省廳都畏縮不前。關于清除放射性物質的工作,本來農田和森林應由農林水產省負責,道路和河流應該由國土交通省負責,但是兩個省都表示分別干容易引起混亂,但誰都不愿意承擔。最終沒有實際執(zhí)行隊伍的環(huán)境省承擔了瓦礫處理和清除放射性物質的工作。
          此外,日本政府一直沒有制定復興藍圖,2月10日起總指揮作用的復興廳才宣告成立,至于在復興廳主持下制定復興計劃,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討論。人們擔心,復興廳和各省廳責任不明,形成二元領導,反而容易造成互相扯皮的局面。日本媒體認為,政治功能不全已嚴重阻礙災區(qū)的重建復興,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一局面還將延續(xù)下去。最新的民調顯示,72%的民眾認為災后重建“沒有前進”,其中東北地區(qū)民眾近八成不滿復興進程。
          為了給國民更多的希望和信心,野田首相3月11日表示,日本政府將完成“通過災區(qū)重建來實現日本再生”這一歷史使命。他代表政府作出三項承諾:一、政府將全力以赴,盡早完成災區(qū)重建,為將災區(qū)建設成更加安全、宜居的家鄉(xiāng)提供最大支援;二、把從大地震災難中汲取的教訓告訴后人,盡快加強全國的災害對策;三、日本各地和海外對災區(qū)提供了援助,不忘“互助”和“感謝”的心。

          日本全民反思核電

          日本政府表示,我們必須考慮能源多元化的最優(yōu)方案,給民眾以安全保證。
          在“3·11”大地震發(fā)生前,日本政府在制定經濟增長戰(zhàn)略時曾把核電設施出口作為戰(zhàn)略增長點,現在看來已化為泡影。不僅如此,日本國民開始全面反思核電,而政府在處理過程中的拖沓和遲緩也增加了民眾的反感。
          近期,日本海內外陸續(xù)公布一些官方和民間報告,無一例外將矛頭指向日本政府在事故之初的種種失策和失誤。日本政府剛剛公布的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議事記錄概要,顯示去年3月11日夜在首相官邸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有與會者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毀的可能性。但日本政府不僅未采納這一意見,還撤換了在翌日新聞發(fā)布會上提及堆芯熔毀可能性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官員。直到去年5月,日本官方才正式承認堆芯熔毀。
          民間人士設立的“福島核事故獨立檢證委員會”在聽取前首相菅直人等上百名核泄漏事故處理當事人的證詞后,也在2月份公布的報告中直指核泄漏事故處理過程中的“人禍”因素。報告舉例說,圍繞是否公布SPEEDI(放射性預測網絡系統(tǒng))測算結果,負責測算的文部科學省和有公布職權的原子能安全委員會互相推諉,都不想承擔公布的后果責任。
          野田首相3月3日在東京告訴外國媒體記者,回顧一年前由強震和海嘯觸發(fā)的福島核物質泄漏危機,“責任不在某個個人”,而“應由大家共擔”。野田承認,福島核泄漏事故緣于長期以來日本核能設施建設安睡在“安全神話”中,沒有做好準備應對重大自然災害。
          野田承認政府“有錯”,錯在災后反應遲緩,錯在未能及時向公眾傳遞信息,錯在過于相信“核能安全的神話”。“我得說句事后話,政府、商界和學界都已經從核能的‘安全神話’中清醒過來。”野田說,政府和運營商已從福島核危機中汲取教訓,且仍在繼續(xù)汲取教訓,包括災后信息發(fā)布和快速反應等。
          至于由誰來為這場導致數萬民眾放棄家園背井離鄉(xiāng)、大量核輻射污染陸地和海洋生態(tài)的災難承擔刑事責任?野田把責任的矛頭“巧妙”地由“個人”轉向“大家”。“當然,依據日本法律,主要責任落在這座核電站的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身上,”野田說,“但是,結果顯示,政府和一些學術機構也有責任……與其譴責某一個人,我相信,責任和痛苦應當由每一個人承擔,教訓應當為每一個人所吸取。”
          野田這番表述,在一些媒體看來,可能是在為東電“減負”。幾天前,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披露,福島第一核電站失控后幾天,東電總裁一度有意徹底放棄這座核電站,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若非時任首相菅直人施壓,東電真有打算棄核電站而不顧。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首席科技官約阿希姆·克內貝爾認為,東京電力公司目前并未完全公布具體的科學重建、事故過程和現狀評估等數據,特別是反應堆壓力容器狀況、剩余燃料成分、堆芯融化狀況等情況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具本寬則批評日本政府在應對大地震引發(fā)的核電安全事故和救災重建方面整體處理相對遲緩。對于核電設施的毀損情況、危險程度等情況,電力公司未能及時對外公布,導致信息提供不暢。此外,在日本救災重建過程中,缺乏“特事特辦”的決斷,導致架設臨時救災設施、投放救濟用品等進展緩慢。
          去年3月后,日本大多數核能反應堆停轉檢修。現階段,全國54座核能反應堆中只有兩座還在正常運轉,其余悉數停堆,且能否復運轉前景不明,日本電力供應陷入緊缺困境。
          野田認為,日本以往過度依賴核能,現在“我們必須確立中遠期目標,不要依賴核電,轉而尋求能源多樣化”。他說:“我們必須考慮能源多元化的最優(yōu)方案,給民眾以安全保證。我們打算今年年中確立這套戰(zhàn)略的方向”。
          但放棄核能改走多樣化的代價是巨大的,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事故,當時的菅直人政權為了贏得民意采取脫核電的政策,核電機組陸續(xù)停止發(fā)電,到今年夏天全部停止運轉,重新啟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同意,從目前來看很難協(xié)調,用火力發(fā)電代替核電,每年要增加3萬億日元的燃料成本,各大電力公司嚴重虧損不說,今年夏天電力將不可避免遇到捉襟見肘的局面。全面節(jié)電勢在必行,生產和生活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大和綜合研究所推算,用火力發(fā)電代替核電,最大可使日本GDP下降一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前景不明

          盡管日本整體經濟可能趨好,但災區(qū)形勢不容樂觀,其真正復興至少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
          2012年,日本經濟取決于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和重建需求的正面影響孰強孰弱。2012年預期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負增長回升至2%左右,但實際上經濟的好轉程度將不如預期,通縮情況仍將持續(xù)一段時間。歐債危機和國內政局混亂產生的下行風險也會極其嚴峻。
          日法政大學教授小峰隆夫指出,地震的經濟影響可分為三大階段。在第一階段,經濟活動大幅下滑。災區(qū)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下滑不言自明,受零部件供應網斷裂影響,全國的生產活動也受阻。但是,經一段時間,步入第二階段后,經濟增長率反將提升。一度下滑的經濟活動將步入正軌,恢復庫存的投資日趨活躍(也就是重建需求)。到第三階段,一系列經濟影響告一段落,經濟重返基本發(fā)展路徑。
          從實際經濟增長率波動看,去年1月至3月實際GDP同比大幅下滑6.6%,4月至6月也下滑了2.0%,這就是第一階段時期。此后,7月至9月GDP實現6%的高增長(換算成年率),自此步入第二階段。第四季度以后,災后的劇烈波動告終,重建需求拉動經濟的第二階段仍在繼續(xù)。這一階段不出意外將持續(xù)到2013年。
          小峰隆夫預計,經濟現狀和左右未來的外部條件如果只考慮地震影響,2012年經濟展望應該是增長率上升,經濟步入擴張階段。此前的4次補充預算和2012年預算一共安排了18萬億日元的災后重建項目費。這應該會使2012年經濟增速上升1個百分點。
          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2011年10月至12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后的實際GDP較上一季度下降0.6%,換算成年率為下滑2.3%。這是日本經濟去年第二季度以來再次出現負增長。日元升值、全球經濟減速和泰國洪災等多重因素導致日本出口低迷。多數人認為,隨著災后重建的正式展開,日本經濟將逐漸回到增長軌道。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古川元久認為,“可以期待在世界經濟緩慢好轉的形勢下日本出口穩(wěn)步增長”。加上東日本大地震災后重建的需求和發(fā)放環(huán)保汽車補貼等政策影響,古川指出“(日本)經濟將逐漸好轉”。另一方面他也表示,有必要充分注意下行風險。
          盡管日本經濟整體可能趨好,但災區(qū)形勢卻不容樂觀。受災最嚴重的福島、宮城、巖手三縣的工商業(yè)尚未恢復元氣,據《讀賣新聞》調查表明,27149家業(yè)者中有5947家不能開業(yè)。完全絕望的業(yè)者達1754家。今年3月有7000人超過領取失業(yè)補助限期,其中43%的人沒有找到工作。
          此外,由于大地震引發(fā)海嘯,加上核輻射,農田受害嚴重,巖手、宮城、福島三縣受害面積達21500公頃,319個漁港被沖毀,28000只船無法使用,農林水產省推算,受害額達2.4萬億日元。一年過去之后,日本政策金融公庫3月6日發(fā)表的農業(yè)現狀調查表明,巖手、宮城和福島三縣70%的農家仍在受東日本大地震的影響。
          不過,東日本大地震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的,災區(qū)真正復興至少還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朝日新聞》3月6日發(fā)表的福島縣民意調查表明,92%的人認為還沒有踏上復興的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災區(qū)復興任重道遠。東京大學教授森田朗認為,困擾災后復興的一個主要課題是受災地區(qū)原本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程度突出,災后容易陷入商鋪減少、人口進一步流失的惡性循環(huán)。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日本災后重建的難題在哪兒 2011-04-23
        · 日本災后重建注資比回流更劃算 2011-04-01
        · 從日本災后重建推升GDP談起 2011-03-28
        · 權威分析稱日本災后重建至少需1800億美元 2011-03-16
        · 日擬推第三輪追加預算用于災后重建 2011-06-20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zhàn)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
      • 
        
      • <sup id="2www8"><delect id="2www8"></delect></sup>
      • <small id="2www8"></small>
        <tfoot id="2www8"><dd id="2www8"></dd></t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