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泥沙俱下,上市券商并沒能幸免。
Wind統(tǒng)計顯示,今年7至9月間,17家上市券商自營虧損(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收益)累計達30.95億元,無一家券商實現(xiàn)正收益。
剔除三季度上市的方正證券后,有可比數(shù)據(jù)的16家券商錄得29.08億元自營虧損;而在今年二季度,它們曾在自營業(yè)務上實現(xiàn)27.77億元的正收益。
而且,被視為資本市場“正規(guī)軍”的上市券商,卻在三季度無奈導演出一幕幕踩雷事故。
自營如此,上市券商不得不迎來年內(nèi)最糟糕業(yè)績:前九個月營業(yè)收入為449.21億元,凈利潤為153.17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6.01%以及30.24%。
券商多有藍籌情結,尤以大券商為甚。
以三季度末持倉市值計,Wind統(tǒng)計的上市券商前十大重倉股中,就包括中國重工、中國銀行、浦發(fā)銀行、中國化學、大秦鐵路、深發(fā)展A、中信證券等藍籌股,多數(shù)又為中信、海通、廣發(fā)、光大等大型券商持有。
三季度動蕩的行情下,不少券商不惜逆勢加倉,“押注”藍籌股。
上市券商“第一重倉股”當屬中國重工。
截至9月30日,中信證券持有的中國重工市值達到36.15億元,約占前者當季467.36億元自營規(guī)模的十分之一。
只可惜,中國重工的股價在三季度幾乎直線下落,7月下旬曾達到14.20元的階段高位,但截至9月30日,其最低股價已經(jīng)降到10.49元。
而在同期,中信證券卻選擇逆勢加倉0.38億股,從而使其持股總數(shù)達到3.37億股。
這筆投資決定了中信證券的自營命運——三季度末,其持有的中國重工對應市值已經(jīng)較年中減少5.11億元。
加之和上半年相比,中信證券直投項目釋放的收益已經(jīng)告一段落;第三季度,該公司自營業(yè)務虧損達到6.59億元。而且,未計入損益的稅前自營業(yè)務也從上個季度末的浮盈19.17億元,驟降至浮虧11.87億元。
“三季度自營收入下滑主要是當期市場表現(xiàn)趨弱、公司近年來自營彈性顯著加大,且公司前期已基本兌現(xiàn)全年直投業(yè)務浮贏所致。”東方證券分析師王鳴飛評點稱。
同樣受藍籌股拖累的還有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今年以來一直表現(xiàn)出色,不僅在前三季度錄得27.29億元凈利潤,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二;而且在行業(yè)業(yè)績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其以0.91%的同比降幅,在上市券商中業(yè)績下滑最低。
但如此表現(xiàn),仍無法掩蓋該公司身上“南北車”陰影。
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海通證券持有中國南車3172.47萬股,列其流通股股東榜單第五,此外還持有中國北車2019.57萬股,顯示為新進股東。
高鐵事故后,海通最終選擇斷腕出逃,三季報持股名單中再無“南北車”身影。
但這一舉措帶來的后果顯而易見。Wind統(tǒng)計顯示,三季度,中國南車成交均價降至5.67元,中國北車則為5.39元,按此計算,海通清倉持有的中國南車將帶來虧損0.46億元,而中國北車的虧損則達到0.50億元。
此外,同樣踩中“南北車”的上市券商還包括長江證券、西南證券、方正證券和宏源證券;三季報中,這些券商全部認賠離場。
另一只導致券商“悲劇”的是中國鐵建,長江證券無奈“中招”。
長江證券三季度披露的十大證券投資中,僅中國鐵建一只股票,但其投資規(guī)模已占整體投資規(guī)模的5.33%;只是截至三季度末,該股已經(jīng)帶來2.04億元浮虧。
資料顯示,長江證券從去年四季度買入該股,此后持續(xù)加倉。其中,三季度長江證券加倉達3777.49萬股。截至9月,長江證券仍持有中國鐵建1.12億股。
但是,中國鐵建從四月開始一路下滑,三季度中,股價從階段高位6.11元降至4.32元,近三成市值灰飛煙滅;對應的結果是,由此給長江證券帶來的浮虧,也從半年報中的0.68億元增至2.04億元。
不僅是重倉藍籌股的券商“落馬”。即便是自營一貫激進、喜愛成長股的上市券商,同樣在三季度結果難堪。
其中,西南證券當季自營虧損4.04億元,方正證券虧1.87億元,東北證券虧1.24億元……券商第三季度的業(yè)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