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遷安,有一道不可不吃的美味佳肴,名叫“咯扎”,是用綠豆、小豆、爬豆等作主料,經(jīng)過破瓣、漂皮、磨汁、過籮、攤制等十八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的豆制品。它可葷可素,宜菜宜湯,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從百姓餐桌,到宮廷御膳,都有這道獨(dú)特的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相傳在明朝末年,遷安鄉(xiāng)間有一大戶人家,家中有客人來訪。招待客人的席面是八碟四碗,有魚有肉,扒肘子、汆羊肉丸子等等。在快入席時(shí),老東家從客廳出來問起菜譜:“四碗夠了,可怎么算還缺一道菜呀?”廚師見菜案上有碎肉、咯扎,靈機(jī)一動(dòng)說:“還有一盤炸千(咯扎)”。廚師麻利地將碎肉剁細(xì),加香油、蔥、姜末、鹽等佐料,拌勻作餡,然后用咯扎卷餡成卷狀,用刀剁出刀花,再斷成菱形小塊,放油鍋里炸熟。東家以為是廚師的拿手萊,決定先上這道萊,當(dāng)黃燦燦、頭尖尖的小菱形塊用盤子端上餐桌,客人們都愣住了,心里說這是什么菜呀!等到東家讓箸時(shí),大家回過神來夾一塊放在嘴哩,立時(shí)香酥可口,人人稱好。不一會(huì)一盤“炸千”吃光,都稱贊這道菜色香味佳。此后遷安城鄉(xiāng)非常流傳這道菜。 在遷安還有一種小吃,名字很特別,叫“蛤蟆吞蜜”。 蛤蟆吞蜜這名字聽著耳熟。在老北京也有一樣有名的小吃叫“蛤蟆吐蜜”,是用芝麻燒餅,里面裹著豆餡兒,吃起來甜甜的。可遷安的蛤蟆吞蜜雖然在外形上和北京的蛤蟆吐蜜差不多,外面也是一個(gè)燒餅,可里面的區(qū)別可就大了。北京的是豆餡,這遷安的可是葷餡,豬舌頭、豬尾巴、豬鼻子,只要你能想到的豬身上的任何能吃的,都可以用來做餡。就連豬眼睛都能做餡,據(jù)說這是蛤蟆吞蜜最好吃的一種。 蛤蟆吞蜜這種小吃特別,不僅是這東西特別,賣東西的小店更特別。“張二丫燒餅店”、“張三丫燒餅店”,全是遷安一戶姓張的親姐妹開的店,制作工藝特別,秘不外傳。 蛤蟆吞蜜小吃在遷安這座小城特別受老百姓的寵愛,就連唐山、北京的許多游客來遷安,都會(huì)吃上幾個(gè)美味而不膩的蛤蟆吞蜜。要上幾個(gè)蛤蟆吞蜜,再喝一碗遷安特有的“咯扎兒湯”,那感覺就一個(gè)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