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名《滬吉訶德和深桑丘——戲說中國股市二十多年》就可以看出這本書是戲說類型的,但是要說它是小說卻并不很恰當。作者魯晨光只是借用了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名著《堂吉訶德》中的人物,改名叫滬吉訶德(代表滬市)、深桑丘(代表深市)、公爵夫人(證監(jiān)會),用戲劇化的情節(jié)把他們二十多年來與股指山搏戰(zhàn)的經歷簡單描述了一遍,對滬深股市做了一個粗略的回顧。
從1986年上海靜安柜臺股票交易開始到2009年底,新中國股市運作了23年,從最初股票的無人問津要靠政府動員強制推銷攤派購買到后來全民炒股搶購,由于時間跨度大事件多,這本書根本無法面面俱到,只能對所有事件做浮光掠影的流水賬式的記錄,也不夠深入,對事件深層背景觸及不多,雖然其中不乏對股票投資的一些真知灼見,但現在看來也只是老生常談罷了。作者只是帶著股民朋友重溫?一下股市歷程,就像書后的中國股市大事記一樣可以作為資料備查,而無法細致、詳盡、深入的對中國股市做一個全面分析,就像是跟著旅游團的觀光客只能走馬觀花的看看風景,況且作者字言本來只是游戲之作,所以書中觀點往往流于表面,未經推敲,前后矛盾,有些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比如說他借滬吉訶德之口說了這么一段話:“我以為能當中國股民,此乃三生有幸。……每個股民都是將軍,他的資金就是他的兵馬。他沖鋒陷陣,調兵遣將,他只聽命于他自己。他可以逃避社會的種種不公平而在這里找到公平;……從股市上贏到錢不亞于在運動會上贏到獎牌,他贏到錢也就贏到了榮譽和尊敬。即使他輸了錢,他也另有所得。你的才能得到發(fā)揮,你的智慧得到檢驗……這些都是金錢難以換到的……不要太過于看重目的,手段可以成為目的。這些活動本身就值得追求。”
這段話問題不少,誰說股市里可以找到公平?散戶與莊家能平等嗎?掌握內幕消息的人與普通股民獲得的機會能平等嗎?政策說變就變而且常常是“半夜雞叫”這公平嗎?
“從股市上贏到錢不亞于在運動會上贏到獎牌”——贏獎牌的從來只是極少數,而且也太不容易了,不知平時付出了多少血汗(錢)?
“他贏到錢也就贏到了榮譽和尊敬”——沒贏到錢的呢?也就沒有榮譽和尊敬;
“即使他輸了錢,他也另有所得。”——對,他得到了失落和鄙視;
“你的才能得到了發(fā)揮”——虧錢的才能得到發(fā)揮; “你的智慧得到了檢驗”——虧錢檢驗出你的智慧不夠;
“不要太過于看重目的,手段可以成為目的”——應該是“過程可以成為目的”吧?但炒股的誰不是奔著賺錢去的?
他在后面的一段話中提到:股市同時也是一個消費場所,來股市的人大多早就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本為賺錢而來,手段變目的,到頭來,卻為了玩股票本身。就像釣魚、打獵一樣,賠錢也樂此不疲。
與其說股市是一場游戲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賭博,股民都有一種賭徒心理,贏了不會收手還想贏,輸了要翻本,會上癮的。賠錢不是樂此不疲,而是欲罷不能。
《堂吉訶德》本身就是講述的一個理想主義不容于現實的悲劇性傷感故事,主人公堂吉訶德行為可笑,經歷可憐,精神可敬。本書作者借用這本書和書中人物也許正有此種含義也未可知,股市里沒有理想主義的立足之地,只有輸與贏的現實,帶著理想主義“蟲高感”浪漫情懷炒股就像堂吉訶德與風?的戰(zhàn)斗,只會丟盔卸甲遍體鱗傷。據統(tǒng)計股市上只有20%的人能賺錢,10%左右的人能保本,70%的人是賠錢的,這個游戲不好玩。
本人作為一個有18年股齡的老股民,書中所述的那些事件除了早期幾年沒趕上其他大部分事件我都曾親歷親聞,所以讀起來那么熟悉又真切,中國股市的這23年,是交織著痛苦與狂喜、迷茫與無奈、激昂與悲壯、希望與絕望的23年,故事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與國內國際的歷史事件息息相關,股市也牽動了數億股民的心、影響著數億家庭的經濟生活,這其中無數的風波起伏甘苦喜悅又豈是一本小書能寫完的。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部更完整客觀的揭示出中國股市真相和實質的《中國股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