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非國家烏干達,中國商品主要占據低端市場,其中不乏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從去年10月份開始,烏干達有關部門對中國鞋類等商品進行突擊檢查,封存了大批商品,多數華商受到沖擊,有的華商開始摸索經營轉向和產業(yè)轉移之路。
假冒產品沖擊正牌產品
在烏干達,來自歐洲、美國的產品仍占據高端市場,售價高昂且利潤豐厚;來自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幾個東南亞國家以及南非、毛里求斯、埃及等非洲國家的商品占據了部分中端市場,售價較高,利潤不薄;而以“中國制造”為主的大量廉價商品則主要占據低端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微乎其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商品最初進入烏干達的是一批在國內享有盛譽的名牌產品,它們得到了當地市場的認可,市場占有率比較穩(wěn)定。但在利益驅使下,國內一些不法商家迅速模仿、復制相同產品,甚至向市場推出價格更低、質量更差的仿冒品。非洲進口商及在非洲開展貿易的華商快速將其引進,對正牌產品形成了極大沖擊。
這種做法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品牌的聲譽,中國商品從此成為“問題產品”的代名詞。以中國產虎頭牌干電池為例,該產品最初進入烏干達市場時銷售一路上漲,還因此在當地兩家公司之間引起代理權大戰(zhàn)。不過,隨著大量假冒產品的進入,該品牌聲譽一落千丈。當地政府一度將其列入進口商品“黑名單”。如今,虎頭牌干電池在當地市場已難覓蹤跡。
一雙劣質鞋引發(fā)的“質量風暴”
由于中國商品遍及非洲國家生產、生活、消費的各個層面,由“假冒偽劣”商品產生的負面影響也無處不在,甚至往往可能成為一場風波的導火索。
從去年10月份開始,烏干達質量標準局有計劃、有步驟地突擊封存華商倉庫,鞋類制品是重點查封對象。據在烏華人社團——烏干達華人安全委員會(簡稱安委會)反映,10多家華商的大批商品被貼條封存,造成巨大損失。經記者了解,整個事件競起源于一雙劣質皮鞋。
據當地消息人士稱,烏干達貿工部長卡欣達·奧塔菲雷當時購買了一雙中國制皮鞋,但是剛過一周,這雙鞋即出現(xiàn)變形、脫膠等諸多質量問題。他隨即召集相關部門質詢,由此引發(fā)了這場針對中國鞋類產品的“質量風暴”。在這起事件中,受波及的不僅是華商,當地零售商販也受到突擊檢查,烏干達執(zhí)法部門同時利用權力大肆敲詐。一時間,大批在烏華商人心惶惶,正常經營難以為繼。最終,經過安委會積極調解,質量標準局與華商坐下商談,拿出一整套鞋類制品質量標準,并同意給華商一個“緩沖期”,事件才逐漸趨于平息。
該事件發(fā)生后,一些當地進口商停止從中國進口鞋類制品。一名曾經每月進口10個集裝箱以上鞋類產品的烏干達商人阿瑟·布辛杰告訴記者,一方面受這場風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良心的譴責,他決定停止相關貿易。
部分華商摸索經營轉向和產業(yè)轉移
在整個事件中,雖然受沖擊者眾,但也不乏受益者。幾年前從南非輾轉到烏干達從事鞋類貿易的上海商人張志東,由于從一開始就放棄了低端定位,其公司進口的產品雖不能達到烏干達以歐盟標準為參考的標準,但質量上乘,因此銷售與利潤均較為穩(wěn)定,并躲過了這場“質量風暴”。
同樣從事鞋類貿易的烏干達青田同鄉(xiāng)會副會長徐銀芬表示,受市場激烈競爭以及烏先令大幅貶值的影響,目前鞋類產品只能以成本價或略虧的價格出售。由此可見,中國商品在烏干達低端產品市場已基本無利可圖。
不少中國商人已經看到這一點,開始向中端和高端市場進軍,并更加熟練地利用當地法律保護自己。據在烏從事貿易15年、經營規(guī)模較大的中國商人彭建新介紹,他在過去幾年中爭取到近30個國內知名品牌的代理權,并通過法律手段,打擊了一批仿冒產品經銷商的不正當競爭,取得了良好效果。作為當地華人商圈中的知名人士,他的做法也起到了帶動作用,不少華商正在逐步轉移經營方向。這種“品牌+品質”模式的興起將為中國優(yōu)質產品“正名”,起到重振“中國制造”聲譽的積極作用,并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產品在非洲市場的占有率。
據在烏華商反映,鑒于國內物流吞吐量之巨,國內出口質量控制體系目前僅能通過抽檢方式實施,假冒偽劣產品仍有空子可鉆。同時,中國商品雖然產地價格低廉,但經過昂貴的物流貨運以及關稅環(huán)節(jié)后,在非洲終端零售市場售價往往比國內高幾倍。因此,從事貿易的華商認為,在終端市場監(jiān)控質量是更可行、成本更低的方式,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要解決產業(yè)轉移問題,即國內中小規(guī)模制造業(yè)向終端市場的生產轉移。
幾年來,一些華商一直在摸索產業(yè)轉移之路,并取得一定成果,一批以生產為主的工廠先后落戶烏干達,且經營情況普遍良好。其中一家由浙商私人投資1000萬美元的拖鞋廠將成為東非地區(qū)單一鞋類制品的大型生產商,其他華商投資的工廠則涵蓋塑料、建材、紙張、鋼鐵等多個領域與行業(yè)。
包括烏干達政府在內的多個非洲國家對華投資設廠持歡迎態(tài)度。此舉不僅可增加駐在國政府稅收,解決大批當地人的就業(yè)問題,而且對提升當地工業(yè)化水平也貢獻不小。同時,此舉也有助于緩解我與非洲大多數國家貿易不平衡的壓力,避免日后出現(xiàn)更多的貿易爭端。